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8:1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2.
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诗中一些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上产生问题,可采用讨论、点拨、联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学过程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间送别的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课题解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去上任。之,动词。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
二、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
年,卒于公元675年,字子安。唐代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著有《王子安集》。
三、背景介绍: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诗篇。
四、复习律师: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诗的中间两联一般要求分别对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主要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或“七律”。
五、内容讲解:
1.字词注音城阙(
)宦游(
) 歧路(

2.朗读:注意节奏、感情
3.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4.翻译: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即将告别)由三秦保卫的长安城,(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4)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上,像小儿女那样(让泪水)沾湿手巾。
5.问题探究:
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⒉这首诗哪几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首联和颈联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⒊怎样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千古佳句?
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手法:用说理、议论、对偶渲染友谊的永恒和感情的真挚。
感情:这两句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一改过去送别诗中的悲伤之情,代之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6.概括主旨:这一首是送别的名作。王勃之友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及朋友间真诚的感情。
7.积累运用: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认真回忆,试着将它背诵出来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
8.小结:古代的送别诗大多是抒发一种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之情,或表达了作者在朋友离别后的孤独寂寞的感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没有这种忧伤的感情,而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豁达的性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9.课堂练习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