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中秋 导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水调歌头 中秋 导学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8:2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水调歌头
中秋
班级
小组
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序号





1、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用双色笔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3、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4、(1)听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和字音。(2)两人小对子,互读诗歌并交流读后感受。(3)个人PK和小组PK。师生评议。(4)全班齐读。5、根据课下注释概括这首词的大意。6、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7、合作研讨: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8、
展示讲解:由已经掌握的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9、同学们在自己相应的组栏内完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检测自己,必须自己认真完成。巩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要多读、多写、多查;2、自学探究,(参考时间20分钟):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3、合作探究(参考时间25分钟):先小组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目标:1、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过程:预

案(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1.了解作者:苏轼,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词是
派的代表,如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为“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2.写作背景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二)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搜集咏月诗词(不少于三句)。
2、注音:阙(
)琼(
)不胜(
)绮(

婵娟(
)3、解释:达旦:
兼怀:
几时:
把酒:
宫阙:
何年:
乘:
归去:
琼楼玉宇:
不胜:
弄:
何似:
朱阁:
绮户:
无眠:
不应:
恨:
何事:
全:
婵娟:


案一、课堂互动探究㈠、一读课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㈡、二读课文,有板有眼,读对节奏。㈢、三读课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 ㈣、四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2、上阕开头四句反映了词人对
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
的心理。为什么? 4、矛盾最终结果是
。从“


”两句可以看出。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6、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你最喜欢本词中哪一句?请说明理由。二、小结收获: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将怎样面对?


案1、对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课后作业: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试着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学习收获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