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水调歌头
中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在学这首词之前,我们已学了胸襟豁达刘禹锡、怀才不遇杜牧、以死明志文天祥的代表作品。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重点: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难点: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团圆之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21·cn·jy·com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一.颂读课文
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要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
2.
齐读体会情感。
3.
配和读
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阙。
二.整体把握
深入理解
(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看法。)
思考探究
1、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2、开头两句有何意蕴?
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只是赞美月夜吗?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如何理解?
6、苏轼原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受到排挤,背贬为地方官,加上与其弟分别六年之久,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21教育网
7、作者多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他的思想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标志苏轼思想起伏变化的关键词有那些?21cnjy.com
老师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之争相互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立身之地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
8、哪几句由望月过渡到怀人?
9、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10、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胸坦荡,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11、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12、全班齐读:归纳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老师板书
讨论明确:(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品位赏析
1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
2同学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提示学身生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位。)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唱词。
活动4【练习】练习
1、你们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遗憾无法解决的事,你是怎样做的,心情如何?说来大家听听。
2人生太多不如意,学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谈谈自己看法?
(学生畅所语言,各抒己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