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中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指导学生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掌握本词的名句和哲理句
3.背诵本词,尝试默写有关月光与友情的古诗
2学情分析
《水调歌头》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咏月诗中的一首,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把握理解本词所表达的哲理和美好感情。难点:能深刻领会作者现实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所展示的旷达情怀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情导入 ,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看到这轮明月,我们知道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极富有神秘感和浪漫色彩,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月亮身上寄托了他们的美好理想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真是“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
活动2【导入】二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义、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底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拓宽积累的知识面。
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心态。
活动3【活动】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2.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
4.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
5.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
活动4【活动】四、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
1.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2.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从这首词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这首词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通过学生讨论明确:全词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归根结底是在问人生。在想象和探索中,战胜矛盾彷徨,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整首词无不体现了苏轼那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
活动二:情境说话,能力迁移
听歌曲《明月几时有》,先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写一写: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内容、修辞、感情)
示例: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请几位同学展示交流。
活动5【活动】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活动6【作业】六、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
2.把整首词改写成散文
3.拟写一句激励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