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中秋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水调歌头 中秋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10:36:26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 中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在诵读中熟悉本词,疏通大意,了解词中所写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词的意象,进而感悟词中的意境。
3、联系作者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教学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平时阅读的习惯不佳,阅读的数量较少,语言、知识的积累都比较缺乏。学生中大部分平时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诗词等文学类的阅读则更少。另外,由于年龄关系,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也较贫乏,对于古词这种对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理解品味更是一个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品味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意味,理解苏轼旷达心胸 。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创设的完美意境,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趣导入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学生说出含月的古诗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交流作者资料及创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题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中秋,是题目。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三、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下边的一行小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体现在词中的哪一句?
小序:是交待了写作时间、背景,写作的缘由等这类说明性的文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一、播放全词录音。
二、出示部分词语读音。
三、学生自由试读。
四、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以及工具书,感知词意。
五、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1、上半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宫阙(qùe):宫殿。乘风:凭借风。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大意: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2、下半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何事:为什么。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大意: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一、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上阙:望月(写景)情景
下阙:怀人(抒情)交融
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四、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
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叫联想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
五、上阕中表现词人的积极乐观的是哪句?下阕表现词人对亲人的旷达胸襟的是哪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活动4【活动】共同小结
由背景来小结这首词的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活动5【活动】总结概括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对词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苏轼这位大文学家也有更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美感的同时体会到了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和挫折呢?我们应该是: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活动6【活动】课后反思
本设计,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注重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前的导入,授课中录音的播放,学生在小组中的讨论以及作业拓展部分,让学生学以致用 。这些措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兴趣十足,学习的效果较好。
课件16张PPT。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水调歌头·中秋苏轼走近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散文:欧苏诗:苏黄 词:苏辛“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作于丙辰中秋(1076)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山东诸城)太守,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创作背景 阙(què) 把(bǎ)
绮(qǐ) 胜(shēng)
应(yīng) 琼(qióng) 读准下列字音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
用是什么? “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低绮户 照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端着凭借担心承受欣赏如何比得上雕花门窗不能入睡的人为什么常常品味重点字词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
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
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
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
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
比得上人间!上阕大意品读词句 月光转过朱红色楼阁,贴近雕花
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
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
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
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
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
这明月互相祝福。 下阕大意合作、探究1、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在何处?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4、哪些地方写到了联想和想象?5、上阕中表现词人的积极乐观的是哪句?下阕表现词人对亲人的旷达胸襟的是哪句?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在何处?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4、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5、上阕中表现词人的积极乐观的是哪句? 下阕表现词人对亲人的旷达胸襟的是哪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作业、拓展一、熟读、背诵这首词作。二、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你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续写一篇小作文:
中秋的晚上,我……
谢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