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3.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4.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2教学法:
自主合作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对于苏轼来说,哪怕是最平淡无味的地方,在内心芬芳的他那儿,都有风景。《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这样一篇“妙手偶得之”的佳作。区区八十五个字,有情节,有悬念,有美景,有情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活动2【讲授】走近作者
名: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时:(1037-1101)
地:眉州(今四川)人
评: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书法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作:有《东坡集》传世。
活动3【讲授】背景介绍
由于御史李定、何正臣等人扭曲事实,弹劾苏轼以诗“诽谤朝廷,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苏轼被逮捕入狱,长时间的严刑拷问,苏轼差点儿丢了脑袋,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后获救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副史,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文中的闲人,本文就写于此时,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深刻体会贬谪人复杂的情感。
活动4【活动】进入文本,品读美文
1.首先,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读一遍。
2.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领悟感情再读一遍。
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4.听名家朗读录音,领悟。(师读,故意读掉“闲”字)
5.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6.朗读挑战赛:播放《春江花月夜》。
我来跟名家比一比,男女生各选一位代表来挑战,其余同学用你的掌声来打打分。
7.男女生齐读全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8.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9.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
10.课件显示:我这样概括文意:
苏轼,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在的月光下夜游,他觉得。
活动5【活动】研读及赏析
1.你最欣赏文中的哪句话?试找出来读一读。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请用“这句话真妙,妙在——”简要谈谈你的理解。(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3.
哪一句流露出作者思想感情?苏轼是“闲人”么?
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课件穿插显示资料)
张怀民: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论苏轼:“居庙堂之高,心忧黎民,勤于政务;处江湖之远,尽职尽责,为善一方。在朝期间,他直言敢谏,不惧权贵;在贬期间他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他俯仰无愧于天地,心无名利杂念,遂有闲心领略江山风月,写下无数传世杰作。”
明确:贬谪的落寞(自嘲),自遣的达观(自慰),赏月的欣喜(自得)……
活动6【练习】感悟收获
通过学习你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你难道不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吗?请把你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述出来。
活动7【作业】作业设计
1.课内:默写并翻译课文。
2.课外:积累苏轼的其他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