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8: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2)掌握文言词语:入、欣然、念、遂、亦、空明、盖。固定格式:但……耳。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用圈点勾画法、质疑法、朗读法自主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用比较法、讨论法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旷达的情怀,培养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师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3重点难点
1.
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理解抒情语句的深刻内涵

3.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感情,感悟作者旷达的情怀。
4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练习法
3、比较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6、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情境一:播放贝多芬《月光曲》。
情境二:老师画一弯明月正挂在柳树梢的粉笔画。师问:中国人自古就很喜欢月亮,赋予它动人的传说,用诗词曲赋来吟咏它,大家知道古诗文中有哪些写月的名句?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也写到了月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在“新视听”、“开心辞典”、“探索 发现”、“百家讲坛”四个节目中,四个节目按难度系数由易到难排列,大家可以自主选择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少数服从多数。
活动2【讲授】新视听
1、听配乐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语音、停顿与语气、语调。
2、指名配乐朗读。
3、配乐齐读。
4、欣赏视频朗读。
活动3【讲授】整体感知
1、复习:文言文四步阅读法
一读,找生字,读准音
二读,断句子,明节奏
三读,看注释,通文意
四读,品语言,悟意蕴
1
听范读,提要求:
听清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和节奏,适当地在书上做标注,朗读时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学: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文章的韵味;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注意语意连贯。
3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
4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活动4【练习】开心辞典
随堂检测,质疑问难
1.
解释下面加横线字词的含义。
欣然起行
(
高兴的样子
)
念无与乐者
(

)
月色入户
(

)
遂至承天寺(

)
怀民亦未寝
(
睡觉
)
积水空明
(
清澈透明
)
盖竹柏影也
(表示推测,原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
)(
罢了

2.翻译下列句子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明确:我脱了衣服正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了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明确: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3.
将下列句子复原为文言文
①想到没有和我共同游乐的人
,(

)
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
,(
我们便
)
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明确: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哪个夜晚没有月色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有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活动5【活动】探索发现
1、了解背景,获得新知
(1)、指名简介作者(这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明确: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号“文忠”。
(2)、教师补充苏东坡生平,突出:
“三苏”、“唐宋八大家”。
(3)、指名简介张怀民。(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寓居于承天寺)
(4)、教师补充归纳写作背景:乌台诗案明确: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
(5)、欣赏承天寺的美景。
2、自主探究,学习技巧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并思考:
(1)、承天寺的景色如此之美,本文主要写的是哪些景物?喜欢文中写景的句子吗?说说理由。
明确:月、竹柏。(比喻修辞手法)
(2)、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旷达、乐观等。(借景抒情的写法)
活动6【活动】百家讲坛(亮出你的观点)
自读课文,讨论:
1、我们身边有许多闲人,文章中的闲人与他们一样吗?
2、柳宗元被贬永州写下《小石潭记》,苏轼被贬黄州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于山水美景,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异同?
明确:柳宗元和苏轼虽然处于不同的朝代,但他们在政治上的遭遇颇为相似。仕途失意之时,他们又都寄情于山水,以派遣愁怀,寓之于文,以抒发愤懑。不同的是: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更多流露的是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的忧伤、悲苦和凄凉;而《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的同时,又呈现出自嘲、自解、自慰、自矜的心态,较柳宗元显得旷达乐观些。
3、你是否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7【测试】课堂小结
才华横溢的苏轼虽遭贬谪,却活得旷达洒脱,
仍能在不幸中找寻内心的平衡。弃睡起行,邀友同乐,踏月夜游,何其潇洒 试问,庸陋之辈可有此般兴致与胸襟 让我们欣赏视频朗读,再次感受苏轼的兴致与胸襟。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并背诵课文。
2、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3、以“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