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感受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魅力,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 1、利用多媒体,感知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2、 插入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 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对优美散文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人格美“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一些书中或影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或看到很多豪华的、规模宏大的坟墓,这些坟墓很多都已经成了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审视这些坟墓,总能让我们获得许多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我这里有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出示金字塔、拿破仑墓、莎士比亚墓等图片)今天,我们将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俄国去拜谒“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吧!(灯片2----7)
(板书标题,并出示灯片8))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
1.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说《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传记《三位大师》等。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句子,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自然美、朴素美) (板书“朴素美”)2、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四、自主、合作与探究
本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托尔斯泰墓的美?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我们常常听到朴素美、自然美、心灵美等这样一些关于“美”的词语。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美”的看法。
六、小结
大家所说的,无论是外表美还是内在美,都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就是心灵上的一种震撼,所以,真正的美是不仅能有一种瞬间的愉悦,还要能引起:心长久的震撼,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美在内心,让我们记住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让自己的青春因为可爱而在生命中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
七、作业:
1、课外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茨威格、莎士比亚、拿破仑及歌德。
2、课外阅读臧克家的《有的人》。
板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坟墓:朴素美
和谐统一
人:人格美
课件27张PPT。埃及法老陵墓印度泰姬陵中国秦始皇陵中国成吉思汗墓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关心民众命运,同情弱小,他的作品中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憎恶强权,鞭笞兽性的残暴,赞美人性的美好,“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为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擅长写名人传记,许多作品中鲜明表达了反法西斯的立场。
人物传记:《三大师》、《三作家》、 《罗曼·罗兰》、《苏格兰玛丽皇后传》
小说:《象棋的故事》、《混乱的感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 一个震撼世界文坛的响亮名字 ; 一位出身贵族却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学巨匠; 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天才艺术家 ”; 他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45岁)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55岁) 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文学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70岁)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那么,拥有着如此辉煌成就的伟人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安息于何处? 文章中“这个特殊的日子” 指的是什么?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从副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游记散文请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坟墓外形的句子加以赏析。(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请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坟墓周围环境的句子加以赏析。(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
(2)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
(3)围在四周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说一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1、表现了坟墓与自然的和谐,安睡其中的墓主人肯定是幸福的;
2、渲染坟墓宁静肃穆的气氛,也表现了坟墓的朴素。拟人修辞(嬉戏、温柔)景物描写的作用:托尔斯泰的坟墓——朴素逼人的最美=为什么(精神力量)(外形环境)1、回归自然之美。2、朴素平凡之美。3、淡薄名利之美。你能说说托尔斯泰墓蕴含的“美的精神力量”具体是什么吗?4、参透生死之美。请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参观墓地的感受的句子。(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4)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5)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
(6)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请用几个词语总结一下人们在托尔斯泰墓前的感受。震撼、感动、敬畏、钦佩、仰慕……残废者大教堂教堂大理石的穹窿拿破仑石棺歌 德 灵 寝西敏司寺托尔斯泰墓拿破仑墓莎士比亚墓歌德墓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把伟人和伟人对比,有何作用?反衬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突显托尔斯泰崇高的精神世界。这里的对比有没有贬低其他三个伟人的意思呢?没有否定其他三伟人,只是更强烈的赞美托尔斯泰。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