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9:1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墓地“朴素美”的描绘表达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2、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情分析
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始终贯彻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本届学生已进入初中学习的冲刺阶段,本学期即将顺利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感悟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感受它的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
2、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之美。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人总归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礼上常会说这样一段话:尘归尘,土归土。把躯体还给大地,把眼泪还给大海。确实如此,当疲惫的身体回归大地,她的灵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宁。而坟墓,则成了他们的曾生活于这个世界的唯一纪念。一代文豪列夫 托尔斯泰又是怎样诠释他生命的最后驿站的呢?今天我们要跟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出示课题
、作者)
活动2【活动】简介茨威格及托尔斯泰
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幻灯片予以强调: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出身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关心民众命运,同情弱小,他的作品中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憎恶强权,鞭笞兽性的残暴,赞美人性的美好,“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为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擅长写名人传记,许多作品中鲜明表达了反法西斯的立场。
人物传记:《三大师》、《三作家》、
《罗曼·罗兰》、《苏格兰玛丽皇后传》
小说:《象棋的故事》、《混乱的感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一个震撼世界文坛的响亮名字
;一位出身贵族却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学巨匠;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天才艺术家
”;他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45岁)《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55岁)
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文学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70岁)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活动3【活动】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拥有着如此辉煌成就的伟人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安息于何处?为什么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将描写坟墓的句子画上线。(出示图片托尔斯泰墓及描写语句)
参考:(1)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3)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2、托尔斯泰墓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参考: 朴素(自然、简朴、不求名声
宁静)
3、
那么,托尔斯泰墓周围的环境怎样?请找出相关语句予以赏析。
参考:(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2)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
(3)围在四周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
4、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请同学找出文中的语句及重点词语。
参考:(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4)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5)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
(6)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更宏伟、更感人
最美的
最深刻的、最感人
打动人心
庄严肃穆,感人至深
震撼
活动4【活动】品读课文,合作探讨:
1、如此普通的坟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间“最美的”,
显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对比而言的,文中将托尔斯泰墓和哪些坟墓做了对比?运用这种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出示三幅图片)
运用对比更表明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更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伟大,让人感到与众不同。显出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2、文中还有对比的运用吗?
参考:作者在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之后,又说明墓中“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墓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强烈的对比。
可见,对比在写作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便可以采用,这会使你本来平平的文章出现一点闪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3、以上三位伟人的墓美不美
这是一种什么美
参考:是一种豪华的美、华丽的美。
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4、你认为托尔斯泰墓美不美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
(学生思考,讨论)
参考:我们感受到了“美”,朴素美。这里景色优美,环境宁静,很美。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如果墓主人换作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作者所崇拜的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话,这个墓就一定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墓了。墓主人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肃然的敬意使作者认为这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一位世界“重量级”作家。一个人这么伟大,但他的墓却这么朴素使人感到震撼,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我们感到了托尔斯泰的墓确实比其他伟大人物那豪华的陵墓更令人震撼,更美。
这种“美”与他淡泊名利的品格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受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温情的景物描写,流露出对生命的无限沉思。
活动5【活动】思维碰撞,拓展创新:
托尔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简朴,作者说它是“最美”的。“美”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关于“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的标准多种多样,美的种类五彩缤纷,美的事物更是不胜枚举。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的事物,关键是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它、认识它,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曾说:“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茨威格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但愿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也能有这样的一双“眼睛”。
那么,你认为什么是最美的,请用文字予以描绘。
参考:
黄山的奇峰陡峭、松柏参天,黄河的咆哮,这都是美的,是一种壮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也是美的,这是一种秀美。
你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位妙龄女郎,面目清秀,穿着入时,可谓美矣,当她与你擦肩而过,不经意将手伸入你的腰包,你再回头看她,还会认为她美吗
晨曦中,那为城市美容的环卫工人的身影,我认为是美的。
什么是美 美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真实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顽皮天真的小孩,在他们眼里,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都那么美。血气方刚的棒小伙,有崇高的理想与抱负,在他们眼里,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是美的。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身强体壮,在他们眼里,拼搏与创造是美的。年逾花甲的老人,身心已有了一丝疲惫,需要夕阳红时的那片宁静与安详,他们认为宁静就是美。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人羡慕那些花枝招展、风流倜傥然而心灵扭曲、沾满铜锈的人,而鄙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满身灰土的环卫工人。有些同学抛弃纯朴、纯真美,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刻意讲究穿着打扮。其实,只要我们高举文中关于“美”的两面大旗,那么在我们的眼里、心中,《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永远是“潇洒的俊男”,而夏朝的桀、商朝的纣虽仪表堂堂,却永远是“人渣”、是“暴君”。
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活着……人们永远记住他。”让我们以之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