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9: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埃及金字塔西安秦兵马俑印度泰姬陵塞外昭君墓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一九二八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伟大的人格及其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体味作家寄寓的崇高之情,使学生领悟“美”的内涵。
2、学习散文运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对比衬托等方法来增强表现力的方法。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他和妻子在纳粹恐怖之中,在理想破灭和孤独寂寞的双重打击下,双双自杀 。
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说《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等。作 者 简 介写作背景 茨威格于1928年——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茨威格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并且到苏联一些地方旅行,其中包括本文提到的这座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并被坟墓的朴素及透过朴素流露的伟大精神震撼了。他借《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抒发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听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在文中划出描写坟墓外形及环境的语句,思考句中所体现的托尔斯泰墓的特点。长方形土堆(丘)
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
没有墓志铭
没有名字
远离尘嚣 无人守护 无人管理
只有大树荫庇 开满鲜花
木栅栏不关闭
风儿飒飒响着 阳光嬉戏
白雪温柔覆盖唯有人们的敬意!一切朴素的都是最美的吗?
托尔斯泰墓究竟为什么被称为 最美?讨论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之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因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列宁遂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被公认为“世界文学泰斗”。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本书通过女主人公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复活》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主人公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 鲁迅评价: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高尔基说:不认识托尔斯泰,就不能认识俄罗斯。不能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托尔斯泰,就是整个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这个人应该算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痛恨俄国社会的不公,上流社会的奢侈腐化,可他偏偏又是地主家庭出身。因此,他算得上是个矛盾体。从军打仗的经验无疑使年轻的托尔斯泰变得更加坚毅,勇敢,在处事方面更加果断,这也是俄罗斯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俄罗斯男人喜酗酒的毛病他也一并拥有。正如海子诗歌中描述的一样,托尔斯泰像个“暴跳如雷的俄国农妇”,特别是在面对社会不公的时候,他总是跳出来指责贵族阶层,甚至有时恨自己是个地主,还打算把土地分给农民。他同时热心与各种社会改革活动,可以看出他富有社会责任感。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
托尔斯泰从外公那里继承了“真正的贵族气质”(在屠格涅夫等进步作家们看来,把贵族一类的头衔时常挂在嘴上,既落后又迂腐),这表现为对世上有权势者的鄙视,对世俗成见的鄙薄。他和他的外公一样,性情暴躁、耿直粗犷、求全责备,但同时却又温情脉脉,宽宏大度;他高傲自负,自尊心强,但同时又是那么谦逊,甚至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他一忽儿刚强果断,一忽儿又柔顺如丝。他虽然是个平凡朴实的人,但他的个性却非常复杂。(屠格涅夫是与托尔斯泰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作家,他们俩人之间时而相互吸引,时而尖锐排斥,虽然他们是一度又一度地重新做朋友,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总不牢靠。从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由屡屡交恶到17年之后最终和好这个故事里,也许我们可以更形象地了解一代文豪托尔斯泰的性格发展轨迹。)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一、生前饱尝痛苦,希望死后得到幸福
二 、 回归自然平平淡淡才是幸福走进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轻轻地的我来了……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一个人对身后事的安排最能昭示其人格之美,你能否举出和托尔斯泰类似的例子?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巴金……爱因斯坦的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拥有一个最博大、最精粹、最优美的灵魂。而对于这样的灵魂,是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它在人们心目当中,永远是一块圣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鞠躬尽瘁,他们的业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千古流芳,只要有人心在,就一定有他们最美的坟墓在!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