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11:02:04

文档简介

9.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课外阅读其作品;
2、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 耐人寻味的特点。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57名学生,其中男生有22人,女生有35人。他们是一群十五六的朝气蓬勃的学生,有的学生活泼可爱;有的学生沉稳内敛;有的学生天真调皮,总个体而言他们还是一群懵懂的不成熟的孩子。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基础较差,思维水平也不突出,全班学习水平整体较差,最让人不开心的是长期以来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思考,不会读书,在教学时要时刻组织他们,想法调动他们的思维。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是小说主题和寓意的多向理解;欣赏小说的生花妙笔。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学习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
活动2【讲授】(二)、走近作者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活动3【讲授】(三)、背景简介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作者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判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活动4【练习】(四)、字词积累
耕耘( ) 积攒( ) 咫( )尺
贫瘠 ( ) 广袤( ) 罂( )粟( )
熠熠( ) :形容闪光发亮。 棘( ):泛指有刺的草木。
灼( ):烧;烤。 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
活动5【活动】(五)、捕捉信息
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理清人物的心理线索,体会主人公逐渐膨胀的贪欲。
1.起初,他很贫困,他辛勤劳动,养家糊口,却没 有自己的土地.他的目标是有自己的土地。
2.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终于买到了五十公顷土地.他买地的目的,是维持自家的生计。
3.成了地主以后,他对生活得更好的前景“充满了渴望”,于是他搬迁到一个新地方,“生活比以前强了十倍”。但是他并不就此满足,他想拥有更多的土地。
4.他来到巴什基尔买地。这里的地更便宜,只要他一天之内从所到达的最远点返回原地,他所经过的面积都属于他。这时他所需要的土地,已经不是他的生计所需,甚至也不是维持小康的必要,而是满足他越来越膨胀的贪欲。耗尽生理的能量之后,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土地。但是,他却死了。
活动6【讲授】(六)、课文结构
开端:(1)梦想属于自己的土地。
发展:(2---9)拥有自己的土地却不满足。
发展:(10---39)决定到巴什基尔获取更多土地。
高潮、结局:(40---64)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的土地,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贪欲无限,适可而止
活动7【活动】(七)、合作探究
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1.帕霍姆拿出钱放在帽子上,脱下大衣,只穿一件外套。他勒了勒腰带,把一袋面包放进怀中,在腰间挂上一个睡袋,向上拉了拉皮靴筒口,然后从仆人手中拿过铁锨,准备出发。
(动作描写 准备的充分和势在必得的自信)
2.但是天气 变得燥热难当,他觉得自己睡意沉沉。然而他还是坚持向前走,边走边想:“现在受一个小时的罪,可以换来一生的幸福。”
(心理描写 顽强毅力 无限贪婪)
以上两句主要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分别表现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活动8【练习】(八)、随堂演练
阅读第41---48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体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妙处。
(1)太阳刚一升上地平线,帕霍姆就把铁锨往肩上一扛,从山丘上走下来。
刚:起强调作用,说明太阳一升起帕霍姆就开始了他的追逐土地的行动,表明了他那种占有欲是那么强烈。
(2)现在他感觉轻松多了。
轻松:一语双关,既指走累之后脱掉靴子的轻松感,又指帕霍姆心情的愉悦。
2.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再次回头张望,发现小山丘几乎看不清了,而站在上面的人看上去就像是一群小蚂蚁。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人群)比作(小蚂蚁),侧面表现出了帕霍姆离出发地太远了,他的欲望太强烈了。
(2)“他只看到那里有什么东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你认为是什么东西?为什么?
熠熠发光的也许是放在那儿 的钱,可更进一层突出帕霍姆内心追求的理想-----更多的土地。
活动9【作业】(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3、搜集一些因贪婪而因小失大的故事读读。
课件11张PPT。
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一、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二、背景简介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与日俱下。为此作者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判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三、掌握下列的字词耕耘( ) 积攒( ) 咫( )尺
贫瘠 ( ) 广袤( ) 罂( )粟( )
熠熠( ) :形容闪光发亮。
棘( ):泛指有刺的草木。
灼( ):烧;烤。
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与众不同:不同于一般。yúnzǎnzhǐmàoyīngsùyìjízhuójí四、捕捉课文重要信息,理清人物的心理线索,体会主人公逐渐膨胀的贪欲。1.起初,他很贫困,他辛勤劳动,养家糊口,却没 有自己的土地.他的目标是有自己的土地。
2.他尽了最大的努力 ,终于买到了五十公顷土地.他买地的目的,是维持自家的生计。
3.成了地主以后,他对生活得更好的前景“充满了渴望”,于是他搬迁到一个新地方,“生活比以前强了十倍”。但是他并不就此满足,他想拥有更多的土地。
4.他来到巴什基尔买地。这里的地更便宜,只要他一天之内从所到达的最远点返回原地,他所经过的面积都属于他。这时他所需要的土地,已经不是他的生计所需,甚至也不是维持小康的必要,而是满足他越来越膨胀的贪欲。耗尽生理的能量之后,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土地。但是,他却死了。五、课文结构开端:(1)梦想属于自己的土地。
发展:(2---9)拥有自己的土地却不满足。
发展:(10---39)决定到巴什基尔获取更多土地。
高潮、结局:(40---64)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的土地,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贪欲无限,适可而止。六、合作探究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1.帕霍姆拿出钱放在帽子上,脱下大衣,只穿一件外套。他勒了勒腰带,把一袋面包放进怀中,在腰间挂上一个睡袋,向上拉了拉皮靴筒口,然后从仆人手中拿过铁锨,准备出发。
(动作描写 准备的充分和势在必得的自信)
2.但是天气 变得燥热难当,他觉得自己睡意沉沉。然而他还是坚持向前走,边走边想:“现在受一个小时的罪,可以换来一生的幸福。”
(心理描写 顽强毅力 无限贪婪)
以上两句主要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分别表现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七、课内精彩语段阅读阅读第41---48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体味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妙处。 (1)太阳刚一升上地平线,帕霍姆就把铁锨往肩上一扛,从山丘上走下来。
刚:起强调作用,说明太阳一升起帕霍姆就开始了他的追逐土地的行动,表明了他那种占有欲是那么强烈。
(2)现在他感觉轻松多了。
轻松:一语双关,既指走累之后脱掉靴子的轻松感,又指帕霍姆心情的愉悦。2.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再次回头张望,发现小山丘几乎看不清了,而站在上面的人看上去就像是一群小蚂蚁。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人群)比作(小蚂蚁),侧面表现出了帕霍姆离出发地太远了,他的欲望太强烈了。
(2)“他只看到那里有什么东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你认为是什么东西?为什么?
熠熠发光的也许是放在那儿 的钱,可更进一层突出帕霍姆内心追求的理想-----更多的土地。八、布置作业一、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二、完成《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三、搜集一些因贪婪而因小失大的故事读读。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