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测量》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质量,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质量无处不在,大到千吨重物,小到米粒银针,学生似乎从宏观上就能感受到孰轻孰重。但要把质量这个概念提出来,来具体解释到底什么是质量、不同物质的质量梯度到底如何,该用“吨”做单位还是用“千克”抑或是“克”,想必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分析地很清楚。所以“质量的”这一概念看似简单常见,要教授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首先将概念辨析清楚,通过向学生展示桌子、椅子、大小烧杯让他们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从而引出质量概念,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社会,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这一知识点则通过具体事例和几个小问题来解决。质量的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教学中通过:出国旅游,想买四斤苹果,如何让外国人知道我要买多少?”这一生活事例,引出国际千克原器并简单介绍,紧接着学习质量的单位及常见单位的符号。随后小组活动感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由于估计有误差,需借助测量工具,重点学习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天平结构则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再认识各个结构。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则留到下一课时详细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是浙教版七上《科学》(2012 版)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二节《质量的测量》内容,是继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学习之后又一个必须掌握的基本测量项目,为学生成功迈向科学探究积淀了又一技能基础,积极服务于后续内容的学习(如物质的密度、物质的比热、重力).
【学情分析】
《质量的测量》的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往往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知识结构体系还不够完善,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千克
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尝试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质量估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体验和观察,感受物体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和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教学器材】鸭蛋、钩码、天平、大小烧杯、矿泉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几框苹果图片
师:看到这些四元一斤的苹果,大家觉得质量怎么样?
我会说:这些苹果的质量真好
科学家说:这么多苹果的质量加起来肯定很大
师:我们所说的“质量”和科学家所说的“质量”含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但是生活、科学概念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质量的定义
观察:桌子、椅子、大小烧杯分别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生:木头、木头、玻璃、玻璃
教师讲授:椅子、桌子、大烧杯、小烧杯科学中我们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头、玻璃叫“物质”。
师:椅子、桌子含有木头的多少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大烧杯、小烧杯含玻璃的多少也不同
总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引出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大。例如一桶娃哈哈矿泉水比一瓶矿泉水所含的物质多,质量大。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出示一瓶矿泉水,倒掉一部分水
师:这瓶矿泉水的质量变吗?如何变?
学生回答:变小了。
教师:为什么变小了?
1)将矿泉水瓶从第一桌传递到最后一桌,什么变了?质量变不变?为什么?
2)将它冷冻成冰块,什么变了?质量变不变?为什么?
3)将它放在太阳底下晒晒,什么变了?质量变不变?为什么?
4)将它带到太空中呢?什么变了?质量变不变?为什么?
橡皮泥随意揉捏,改变了什么,质量变不变?为什么?
得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由物体本身决定,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自然而然得出质量的影响因素
三、质量的单位
1、出国旅游,想买四斤苹果,如何让外国人知道我要买多少?
生:做手势
生:那一2千克的物体做对照
引出国际千克原器并简单介绍,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比较的过程。
设计意图:体现科学的本质,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师: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千克,大家知道千克的符号吗?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
生:吨
生:克
生:毫克
生:公斤
生:克拉
生:······
师:补充学生未提到的质量单位:盎司、磅
师:同学们知道毫克、克、千克、吨的单位符号吗?
生:千克(Kg)、吨(t)、克(g)、毫克(mg)
3、小组活动:
①一手鸭蛋、一手钩码,已知钩码的质量为50克,请估计鸭蛋的质量
②估计一瓶矿泉水的质量
③ 随机抽取5位同学,活动:我们的质量有多少?质量最大的是 千克,最小的是 千克,他们的平均质量为 千克。
4、介绍书本129页不同物体的尺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自然界不同物体质量的大小
5、感知质量,填单位
一个苹果约150 ,科学书本约0.2 ,一个人约50
一头大象约5 ,一直鸡约2
四、质量的测量工具
师:我们有时估计的质量跟实际相差较大,需准确知道某物体的质量,我们就得使用测量工具
1、师: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
生:杆秤
生:磅秤
生:电子秤
生:托盘天平
生:······
2、师: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学生对照实验桌上的实物天平自学托盘天平的结构
学生天平结构认知
师介绍铭牌的相关内容
3、生活中的“平衡螺母”,跷跷板 展示图片
为下一课时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平衡螺母的调节做铺垫
【板书设计】
课件16张PPT。科学家说:这么多苹果的质量加起来肯定很大。我们会说:这些苹果的质量真好。我们所说的“质量”和科学家所说的“质量”含义一样吗?第二节 质量的测量
第一课时观察:桌子、椅子、大小烧杯分别由哪些材料组成桌子
椅子
大烧杯
小烧杯木头
木头
玻璃
玻璃物体物质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用符号m表示
2、物体所含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大一、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由物体本身决定;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出国旅游,想买四斤苹果,如何让
外国人知道我要买多少?质量单位的由来: 最初的质量单位根据米的定义而来的,即规定4℃时1000立方厘米的蒸馏水质量为质量的单位,称为“千克”。据此,1878年用铂铱合金制成了“国际千克原器”。现保存在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内,各国都有副件。国际千克原器(1)常用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1吨= 千克、1千克= 克、1克= 毫克10001000 1000三、质量的单位我们的质量有多少?这5位同学中质量最大的是_____千克,
质量最小的是____千克。
他们的平均质量为_____千克。一个鸡蛋大约50约150大约0.2大约6约6约50gg
kg
kgtg感知质量1、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哪些?四、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物理天平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分度盘指针底座游码平衡螺母左盘右盘衡梁标尺砝码及砝码盒镊子托盘天平及砝码生活中的“平衡螺母”指针偏左指针偏左,平衡螺母都右移
指针偏右,平衡螺母都左移《质量测量》 第一课时 随堂练习
班级 姓名
1.七上科学课本质量约为3.6×105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一个初一男生的质量为50 ,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
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 .
2.物体里所含 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 、 、 、 的改变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5吨= 克
66毫克= 千克
4.5×108克= 吨
4×109克= 千克= 毫克
4 .不能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
A 杆秤 B 托盘天平 C 磅秤 D 量杯
5.质量为3.5×106 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头牛 B 一只鸭 C 一只鸡蛋 D 一粒米
6.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 ( )
A物体外部的形状 B物体所处的位置
C物体的状态和物体的温度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7.一块冰熔化成水,它的 ( )
A.状态改变,质量不变 B.状态不变,质量不变
C.状态改变,质量改变 D.状态不变,质量改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将一铝块压成铝片,它的质量减少
B、 将一铝块熔化成铝水,它的质量不变
C、 将一铝块从地球上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 将一粗糙的铁块磨成光滑的圆柱体,它的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