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观 潮
周密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大奇观,钱塘江观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潮来之前有水军操练,轰轰烈烈;潮来之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技艺奇绝。那时从宫廷到民间,万人空巷,观潮者黑压压挤满江头,场面热闹非凡。
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江涌潮
钱江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钱塘江潮的成因
钱塘江潮是一大胜景。其成因有:
1 江口成喇叭形,宽处超过百里,窄处仅十里,涨潮时,巨大的海潮涌向狭窄的江面,自然形成壮观的海潮。
2 河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时受阻,高掀上天,前浪受阻,后浪又到,潮水就奔腾咆哮、排山倒海。
因此,观钱塘江潮水成了古今盛事。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简介作者
周密(1232一约1298),
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京尹 艨 艟 倏尔 一舸
沃日 罗绮 雷霆 杨诚斋
善泅 僦 赁 系腰 乘骑
如履平地 穹 鲸波万仞
yǐn
méng chōng
shū
gě
wò
qǐ
qiú
jiù lìn
jì
jì
qióng
tíng
zhāi
jīng
rèn
lǚ
浙江 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
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 其远
出海门,仅 如银线;既而渐近,
钱塘江
景象
农历十六
当……时
是
它,指潮
发、起
几乎,将近
不久
的
从
像
则 玉城 雪岭 际天而来,大声
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
是也。
像玉砌的城墙
像大雪覆盖的山岭
连接着天
激扬喷射
用水淋洗
栓
这样的景象
就
像
外城
当作,作为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 奔 腾分合五阵
之势,并有乘骑 弄旗 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如履平地。
年
到
检阅
战船
穷尽
疾驶
腾起
马
舞动
举
在
踩踏
同时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 略无相睹,水爆
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一点点
船
看见
只
烧
去、往
忽然
人和物
轰响震动
崩裂
被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 文身,手
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 迎而上,
出没于 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
略不沾湿,以 此 夸 能。
游泳
披散
画着文彩
拿
振奋
逆流迎潮而上
迎着潮头
巨浪
翻腾
却
凭
夸耀
本领
都
在
一点儿
这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
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 穹 常时,
而僦 赁看幕,虽 席地不 容 闲也。
江岸
满
堵塞
加倍
高
平时
租用
即使
一席之地
空闲
容许
再读课文 理清思路
第一段:钱塘潮的雄伟景象。
第二段: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弄潮健儿的高超技艺。
第四段:观潮的人群多。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
1、第一段哪句话写钱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海潮的雄伟壮观
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势)
由远及近
(正面描写)
比喻、夸张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仅如银线(形)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色)
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声)
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声如雷霆
吞天沃日
为什么要引用杨诚斋的诗
概括上文,增强逼真感和真实性,起衬托作用。
演习战船之多的句子是: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阵势变化之多的句子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双方演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讨论,找出原文填空: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演习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讨论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点明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溯迎而上,出没于 鲸波万仞中,
写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
读课文第四段思考讨论
这段写观潮人多马众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浙江潮的壮美,说明水军操练、吴中健儿本领高,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总结全文
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
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作者借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2、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杜 甫: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李白《横江词》: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徐凝《观浙江涛》: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
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
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
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
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毛泽东《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拓展训练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