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测控】2016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教案+练习)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测控】2016年(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教案+练习)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0-09 22:28:08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结束语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课件16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结束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17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结束语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课件10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结束语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课件18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结束语 如果一个人倾其所有金钱以求学问,那么他脑子所藏的东西,是没有人可以拿走的。第5章小结与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通过绘制、分析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感受统计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
用三种统计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
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构建知识结构图:
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注意:描述数据时,要根据调查目的和数据的性质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例1】 下列调查中,哪些适合用普查方式,哪些适合用抽样调查方式?
(1)了解一批空调的使用寿命;
(2)10名学生的血样调查;
(3)调查全省人民健身情况;
(4)调查“辽宁号”航母上零部件的质量.
解:(1)了解一批空调的使用寿命,调查过程带有破坏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
(2)血样调查,要求精确度较高,难度相对不大,应选择普查方式;
(3)调查全省人民健身情况,因工作量较大,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
(4)因为“辽宁号”航母上每一个零部件对航母安全都非常重要,故必须用全面调查.
所以(1)(3)适合抽样调查,(2)(4)适合普查.
方法指导: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数据本身的特点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统计图.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例2】 下列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是( D )
A.利用当地七月份的日平均最高气温值估计当地全年的日最高气温
B.在农村调查市民的平均寿命
C.利用一块实验水稻田的产量估计水稻的实际产量
D.为了了解一批洗衣粉的质量情况,从仓库中任意抽取100袋进行检验

【例3】 七年级7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活动,为了清楚三月份各班做好人好事的件数是多少,最好选用( B )
A.折线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都不对
【例4】 在对赫山实验中学七(2)班(全班共50人)的学生进行调查“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中,发现有16人最喜欢打乒乓球,有12人最喜欢打排球,有22人最喜欢踢足球,为了清楚地表示爱好各种球类活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最合适的统计图是( A )
A.扇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例5】 如图所示,是某校三个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则男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是八年级,学生总人数最少的年级是九年级.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选取适当的调查方法
知识模块二 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课题:全面调查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调查问卷.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绘制表格.
2.经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统计初步过程,培养动手实践及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养成用数据说理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了解全面调查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合理运用全面调查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提示:每个小组可通过讨论后,共同完成一张调查问卷和一个统计表.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下面是某班男生的体重记录单:
编号
体重(千克)
编号
体重(千克)
编号
体重(千克)
1
36
7
39
13
49
2
41
8
38
14
41
3
45
9
35
15
34
4
27
10
45
16
42
5
40
11
28
17
48
6
40
12
30
18
44
  如果按25~34(千克),35~44(千克),45~49(千克)三类统计,你能说出哪个范围人数最多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合作探究
教材P140“探究”.
(二)自主学习
1.七年级(1)班有50名同学,要了解全班同学完成数学作业所需时间,需要收集50个数据.
2.收集数据一般有以下几个过程:(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具体进行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
3.妈妈炖了一锅鸡汤,先用小勺舀了一点尝尝味道,这是利用了抽样调查方式.(选填“普查”或“抽样”)
4.你想了解本班同学是否上网,如果上网,上网做什么(比如:玩游戏、聊天、查资料等),如果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那么
(1)你调查的问题是是否上网,如果上网,上网做什么;
(2)你调查的对象是全班同学;
(3)你选择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
(4)你记录的数据是上网的人数、不上网的人数、上网做什么的具体人数.

(一)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141第三段~P142练习之前部分,思考讨论下列内容:
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全体对象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个对象叫做个体.在上面的竞选中,对总体的每个个体都进行了调查,像这种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又称普查).
方法指导:分清问题中的总体和个体,关键是明确考察的对象.总体和个体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二)自主学习
指出下列问题中的总体和个体.
为了了解某地区七年级学生身体发育情况,抽取1000名学生测量体重.
解:总体是某地区七年级学生身体发育情况,个体是某地区七年级每名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数据的收集
知识模块二 全面调查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复式统计图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运用复式统计图描述数据.
2.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有关决策,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应用能力.
3.通过分析统计图,体会数据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
【学习重点】
复式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难点】
复式统计图的制作.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注意: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坐标轴的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不要造成直观的错误.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三种统计图?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我们已经学过的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从百分比或圆心角度数来获取数据信息;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通过条形图的高度来获取数据信息;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合作探究
教材P154“说一说”及P155“动脑筋”.
归纳:1.复式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直观地比较多组数据在同一方面的不同的状况.所以我们在应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时,要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看出谁的波动较大.
(二)自主学习
1.张老师为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本班部分学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跟踪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分成四类,A:特别好;B:好;C:一般;D:较差.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中,张老师一共调查了20名同学,其中C类女生有2名,D类男生有1名;
(2)将上面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如图所示是2011年~2015年期间甲、乙两个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由统计图可知,销量增速较快的公司是( A )
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方法指导:首先要依据题意,分析使用哪种统计图来表示更合适,然后根据制作该种统计图的方法步骤来完成.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56“议一议”和例题,学习例题.
(二)合作探究
为了了解甲、乙两厂生产的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质量检测部门分别抽取了两厂生产的各5件电子产品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甲:4 5 5 7 9
乙:5 5 6 6 7(单位:年)
制作一幅统计图,表示上述数据:
解:由题意可知:这里适合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图所示: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模块二 统计图的选择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抽样调查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抽样调查的概念,了解样本与样本容量等概念,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
2.经历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过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总体、个体、抽样调查等概念.
【学习难点】
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妈妈做菜时,为了了解菜品的咸淡是否适合,取了一点品尝,想一想,妈妈的这种做法属于什么调查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合作探究
教材P143“动脑筋”.
为了解某中学毕业年级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测了80名学生的视力.5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每个学生的视力情况是个体,抽测的8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样本.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抽样调查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是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是样本容量.
注意:抽样调查的性质:
(1)随机性:每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2)确定性:当样本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时,不同的抽样调查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注意:当总体中个体数不多时,可以采取抽签的方法抽取样本.
方法指导:首先要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选取的样本要具有广泛性、随机性和代表性.
方法指导:抽样调查和普查是两种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本身需要,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性.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二)自主学习
为了了解某市七年级学生的身高,若对该市七年级的所有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这是普查;现对其中的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是抽样调查,其中该市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是总体,每个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就是个体,样本是1000名学生的身高,其中100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解一批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从中抽取了10只保温瓶进行实验,在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一批保温瓶的保温性能,样本是10只保温瓶的保温性能,样本的容量是10.

(一)合作探究
教材P146“动脑筋”.
归纳:1.如果在抽样时能保证每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所得到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
2.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是:(1)明确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具体进行调查;(5)记录调查结果.
(二)自主学习
1.下列调查中,①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了解全班同学昨天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随机找了10名同学了解他们昨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
(1)这次调查是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2)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是什么?
解:(1)抽样调查;
(2)总体是全班同学昨天完成家庭作业所用时间的全体,每个同学昨天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是个体,从中抽取的10名同学昨天完成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10.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抽样调查
知识模块二 简单随机抽样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简单统计图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从图中获取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选择统计图.
2.通过制作扇形统计图,提升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体会数据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
【学习重点】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难点】
制作扇形统计图.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互研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图是空气中各成分所占比例图,观察图形,说一说,你能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合作探究
教材P151“动脑筋”.
归纳: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利用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事物的数量大小并进行比较.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折线统计图表示事物随时间、地域或其他因素而变化的情况或趋势.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考察的对象(总体)的组成成分、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自主学习
1.为了筹备春节联欢会,班长对全班50名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作了问卷调查,小明将班长的统计结果绘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C )
A.一人可以吃多种水果
B.喜欢吃葡萄的人最多
C.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是喜欢吃香蕉人数的3倍
D.喜欢吃香蕉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
2.如图是某国产品牌手机专卖店今年8~12月高清大屏手机销售额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邻两个月高清大屏手机销售额变化最大的是( C )
A.8~9月     B.9~10月
C.10~11月 D.11~12月
3.某学校在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答题,成绩分为1分,2分,3分,4分共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中得2分的有( A )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A.8人     B.10人     C.6人     D.9人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53“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10月份的支出情况如下:购物支出120元,医疗支出144元,伙食支出432元,教育支出216元,其他支出288元.为了清楚地看出各项支出所占的比例,请你画出相应的统计图.
解:第一步:计算支出总数:120+144+432+216+288=1200(元).
第二步:计算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购物:10%;医疗:12%;伙食:36%;教育:18%;其他:24%.
第三步:计算相应的扇形所对应的角度:
购物:36°;医疗:43.2°;伙食:129.6°;教育:64.8°;其他:86.4°.
第四步:画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计算出各部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2)计算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3)在同一个圆中根据所得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部分名称及其相应的百分比.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知识模块二 制作扇形统计图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