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 含答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 含答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9 16:4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强学会
D.保国会
2.中华民国成立于
A.北京
B.南京
C.日本东京
D.上海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不包括(

A.民族
B.民主
C.民生
D.民权
5.你判断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工人
B.学生
C.军人
D.农民
6.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袁世凯之所以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因为支持他的势力有(

①清政府 ②帝国主义 ③北洋军队 ④混入革命政权的立宪派和旧官僚 ⑤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在帝国主义眼里,袁世凯的价值体现在(

A.他是诚实守信、值得信赖的朋友
B.他是富有政治经验、军权在握的盟友
C.他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最合适的工具
D.他是一个白手起家、令人钦佩的政界英雄
二、材料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2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的内容,介绍孙中山对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路。
(2)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3)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权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主张这些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用哪十六个字概括的?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吾等对于袁世凯深加敬爱,愿此次革命之效果得有完全巩固之政府,与各外国公平交际,并保全内地治安之美满情形,使在中国之商务进步。此种政府,吾等将于外交上竭力相助。”
——1911年11月15日英国外交部致驻华大使电文
材料2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威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此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治安”不“美满”吗?
(2)“吾等”对袁世凯“深加敬爱”的原因是什么?“于外交上竭力相助”的目的何在?
(3)袁世凯得到了孙中山的什么保证?
(4)从材料2中找出有关辛亥革命成功和不成功的两方面的信息。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B
5.C 6.C 7.C 8.C
二、9.(1)先推动民生革命成功,带动政治、社会革命一举成功。(2)推翻满族政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汉族。(3)民权革命的内容是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目的在于“为中国谋幸福”。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0.(1)辛亥革命。所指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2)袁世凯掌握着控制局势的力量,利用袁世凯维护英国的在华利益。(3)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他做临时大总统。(4)清帝退位,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革命成果被反动的北洋军阀窃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