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派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斡旋为主的方针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4.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目标,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
A.不断增加在东北的军队和移民数量
B.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定了割让东北的不平等条约
C.积极与苏联联系争取得到国际支持
D.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
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
C.向蒋介石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
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6.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7.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
代表是(
)
A.周恩来
B.朱德
B.彭德怀
D.邓小平
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中国共产党
B.广大人民群众
C.中国国民党
D.日本帝国主义
10.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
)
A.贺龙
B.陈毅
C.叶挺
D.杨靖宇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12.阅读下列材料: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1)
东北人民的“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
(2)
日本帝国主义曾疯狂侵略中国。写出你知道的“十四年”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其它史实二项。
(3)
至今日本“右翼分子”仍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战争。请对比谈谈你的看法。
三、问答题
13.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江则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14.
各抒己见
张学良“捉蒋”是英雄,可敬;“放蒋”太轻率,可惜;“送蒋”更是误了自己的一生,可叹!你的意见如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C
2、C
3、B
4、D
5、D
6、A
7、A
8、D
9、D
D
11.(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4)提示:只要能围绕“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1)张学良
杨虎城
(2)C
(3)D
(4)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等力图扩大内战,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夺取其统治地位;国民党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积极营救蒋介石,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5)主张:中共主张和平解决,结束内战。努力:中共不仅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而且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促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重要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在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为国家民族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等等。
1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