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9 16:5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战略大决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解放战争前两年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A.70多万
B.100多万
C.200多万
D.150多万
2.战略大决战时机成熟的主要表现是(

A.国民党丧师、失地,主力被迫收缩到战略要地周围
B.国民党政治上陷于孤立,美援断绝
C.国统区反内战民主运动高涨
D.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3.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不包括(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4.辽沈战役中首先攻克敌军进出东北的南大门是(

A.山海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5.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①东北解放军②华北解放军③中原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7.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8.参加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指挥员是(

A.林彪、罗荣桓
B.刘伯承、邓小平
C.陈毅、粟裕
D.聂荣臻、谭震林
9.按歼敌人数多少排列三大战役应是(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10.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11.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是针对
(  )
A.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尚存
B.蒋介石宣告“引退”
C.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划江而治

D.美苏干涉中国内政
针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协议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决定对国民党予以彻底的打击。据此请回答12~14题。
12.为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战役是
(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3.“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线是
(  )
A.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B.西起江苏江阴,东到江西湖口
C.西起江苏湖口,东到江西江阴
D.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14.国民政府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  )
A.三大战役胜利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北平和谈失败
D.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全国
1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
(  )
A.22年
B.12年
C.25年
D.32年
16.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是在
(  )
A.1949年9月底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6月
D.1956年底
17.解放战争时期的几次战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8.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C.苏联的援助和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D.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二、问答题:
19.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20.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简要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粮食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4.3亿斤(实用)9.6亿斤(等运)
20.6万副
21.识读下图,请回答:
(1)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要准确到年、月、日)
(2)这一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是毛泽东和朱德给谁的命令
(2)材料一中的命令是在什么谈判破裂后发布的 该谈判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分别是谁 你认为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描述的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是怎样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 针对蒋介石重新构筑起沿秦岭、大巴山、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我军采取了什么战略 蒋介石构筑“大西南防线”意图何在 结果如何
(4)材料二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C
6.C
7.D
8.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再忆再现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三大战役是由四支解放军部队参加的,其中东北解放军既参加了辽沈战役,又参加了平津战役,以此开动思维,不难作出判断。
答案:A
9.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以图证史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三大战役歼敌的具体数字在《三大战役示意图》上,学生读书必须认真分析比较,强化记忆形成系统知识才能完整掌握。
答案:D
10.D
11.C
12.D
13.D
14.B
15.A
16.C
17.B
18.D
19.挺进大别山: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
20.提示:①人民群众的支持;②人民解放军的顽强作战;③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指挥;④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等方面归纳。
21.(1)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
(2)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2(1)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2)北平谈判;中共方面首席代表是周恩来,国民党方面首席代表是张治中;国民党用谈判为手段,加紧重新编练新军,整军备战,准备东山再起的方针没变。(3)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第三野战军进军华东,第四野战军进军华南;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意图东山再起,阴谋破产。(4)楚汉之争时,项羽本可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结果为图美名而多次坐失良机的史实;告诫人们不要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