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9 16: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A
唐胥铁路
B
淞沪铁路
C
滇越铁路
D
京汉铁路
2.在19世纪末的中国下列形式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坐轮船
B
乘火车
C
拍电报
D
看电影
3.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4.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A黄鹄号
B
邓达斯号
C
菲尼克斯号
D
克莱蒙特号
5.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6.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A
报纸
B
电视
C
电脑
D
电影
7.早期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A
《时务报》
B
《申报》
C
《国闻报》
D《中外纪闻》
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
商务印书馆
B
红旗出版社
C
中华书局
D
文艺出版社
9.「中山装」与下列哪一人物关系最为紧密?(

A
陆皓东
B
孙中山
C
黄兴
D
宋教仁
10.下列什么行为是违反民国政府规定的?(

A
禁止缠足
B
两人见面互称“君”
C
见面握手问好
D
见面时行跪拜礼
11.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1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描述不准确的是
(
)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
B铁路的数量还很稀少
C
电影和报纸已很普及,在城市和农村都能看到
D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二、材料分析题:
13、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
材料二: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对缠足这种丑恶的陋习深恶痛绝。他常常感慨的说:“中国一向号称为教化之国,圣贤辈出,为什么没人出来禁止缠足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真的是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那么,为什么孩子疼得哭天喊地,家长也不罢手呢?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感慨在哪一时期被明令禁止?这一时期在社会习俗方面还有哪些变化?
14、材料一:我国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五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
材料二: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材料三: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请回答:读了上述材料,请你思考: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B
A
A
A
B
A
B
D
C
C
三、材料分析题:
13、⑴不是,迫于习俗和环境
⑵民间政府成立后;
剪辫、易服、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和“君”等平等的称呼。
14、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意发明制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明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