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习题 不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习题 不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9 16: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
A.滇越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凇沪铁路
2、20世纪上半期,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詹天佑
B.李四光
C.侯德榜
D.茅一升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严复
D.康有为
4、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四洲志》
D.《天演论》
5、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二、问答题:
6、“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
(2)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谁说的?
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2)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你受到哪些启发?
三、讨论题:
8、讨论:你认为魏源和严复的观点,哪一个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有指导意义?
9、胡适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改成这样一个名字吗?这其中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很有关系。那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是谁在哪部书里提出的呢?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题
1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图1
图2
图1
1844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该书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这在当时是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最为详备的关于世界各国地理、历史概况和社会现状的巨著。图2
1848年徐继畲著《瀛环志略》。书中对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各国之间的不同等,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它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2客观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按人物、时间、行为等要素,归纳下列材料中的客观史实。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刺激了严复。为唤醒中国人民挽救危亡,他积极撰文和翻译西方著作,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著作,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文化,主张开民智、学习西方等,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2)史实的客观性主要来自史料。阅读下列选自《天演论》的史料。
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这样),而于生物之类为尤著。……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
请回答:
概括史料中严复宣传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源于达尔文的什么著作?严复的思想对当时中国政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联系比较是感悟史实情意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把重要历史人物的共性概括为:立足自身特长,勇担历史使命。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执笔起草了哪一重要政治文献?社会赋予杰斐逊和严复的共同使命是什么?与杰斐逊不同,严复勇担历史使命主要表现在哪一领域?
(4)上述探究展示了学习客观史实的大致过程。请根据这一过程,简要归纳客观史实的学习目标。
3
泰安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了“科技发展史”的探究主题,清你帮助完成其中的两个步骤。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上重大科技成就。
(1)古代中国,产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请写出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368年之间中国在医学和印刷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两例(4分)
(2)近代中国,在修建铁路和制碱方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请列举这两个领域出现的杰出科学家各一人并说明其主要成就。(4分)
(3)世界近现代史上,发生过三次影响深远的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三个新的时代。请写出这三个时代的名称。(3分)
第一次: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
步骤二:反思历史,总结评价
(4)试用一句话评价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