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共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共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0-09 14:34:52

文档简介

连加、连减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并能灵活、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迁移的能力和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法学法:尝试计算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1.计算。(1)23+38=
61+29=(2)90-28=
62-42=学生独立计算,发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的情境图。二(1)班的同学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同学们不怕累,不怕苦,他们劳动很辛苦。我们也来帮帮忙,算一算他们帮农民伯伯摘了多少个南瓜。从表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第一组摘了28个南瓜,第二组摘了34个南瓜,第三组摘了22个南瓜)要求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该怎样计算呢?
(要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8+34+22)连加算式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加和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小组讨论:连加算式怎样算?交流汇报。(学生可能说:连加的算式可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在列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等)验证。到底刚才哪一种计算方法更简便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比一比,看哪一种方法更简便。2
8
6
2
简便写法:2
8
2
8
+
3
4
+
2
2
+3
4
3
4
10
6
2
8
4
6
2
+
2
2
+
2
2
8
4
8
42.教学例2.(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的情境图。同学们共摘了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下多少个南瓜呢?小组讨论:该怎样列式?连减算式题怎样算呢?汇报交流。(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南瓜,列式为:84-40-26)(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试算。84-40-26=18(个)
8
4
4
4
简便写法:
8
4-
4
0
-
2
6
-
4
0
4
4
1
8
4
4
-2
6
1
8教师总结大家不仅计算正确,还运用了简便写法,帮农民伯伯解决了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和还剩下多少个南瓜的问题,都很棒!例2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大家课后思考。
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总结回顾
笔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把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请同学们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
作业布置
1.闯关100分相关练习课堂练习相关题目3.竖式计算。24+51+15=
82-37-5=
71-29-3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8
+26
+19
+175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2
8
6
2
简便写法:2
8
2
8
+
3
4
+
2
2
+3
4
3
4
10
6
2
8
4
6
2
+
2
2
+
2
2
8
4
8
484-40-26=18(个)
8
4
4
4
简便写法:
8
4-
4
0
-
2
6
-
4
0
4
4
1
8
4
4
-2
6
1
8加减混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红花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乘公交车的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隐藏了一些数学问题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找一找。(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有25人......)大家知道很多,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求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不能,要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求出来)那么要补充什么条件呢?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者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课件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个条件,到南山站下来了25人,又上来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学生齐读题,独立列式。(67-25+28)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算?(学生可能说:我先算67减25,再算它们的差加28;我准备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等)(3)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67-25+28=70(人)6
7
4
2
-
2
5
+
2
84
2
7
067-25+28=70(人)
6
7
-2
5
4
2
+
2
8
7
0(4)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回答、试算。想一想,如果我想知道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进行计算?从图上可以知道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下车的比上车的少28-25=3(人),实际车上又多了3人,所以,车上现有67+3=70(人)算式是:28-5+67=70(人)2
8
-
2
5
3
3+67=70(人)(可以口算)(6)完成“做一做”第1题。(点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56+34-20=70
78-24+39=93
5
6
7
8+
3
4
90-20=70(口算)
-
2
4
9
0
5
4
+
3
9
9
3同学们认为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同学们可能说:应该注意符号,计算时要认真;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能够简便的要简便......)2.教学例4.72-(47+16)=_________让学生分析、比较例3,例4两个算式的区别。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汇报:都有加法和减法。
例4有小括号,例3没有。......讨论小括号的作用,本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讨论汇报。小结:“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板书)列竖式。独立完成。(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强调本体不能像例3那样用简便写法)
拓展应用
1.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8题。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给优胜者以奖励。(发小红花)2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5题和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独立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7题。在圆圈里填上“+”或“-”。50○22○8=36
46○30○7=2380○27○7=60
46○30○7=69
总结回顾
在笔算加减混合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竖式比较简便,但含有括号的不能写成一个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计算速度。同时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作业布置
1.课堂练习相关题目。闯关100分相关练习3.列式计算。(1)37加上29,再减去45,得多少?(2)80减去43与32的和,差是多少?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67-25+28=70(人)
6
7
4
2
简便写法:
6
7
-
2
5
+
2
8
-
2
5
4
2
7
0
4
2
+
2
8
7
0
72-(47+16)=9
4
7
7
2
+
1
6
-
6
3
6
3
9“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简单的两步加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2.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会用不同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加减法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教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情境图。问: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学生读题,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美术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小组交流讨论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解决的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男生人数: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
9+14=23(人)
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解决第一个。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小结:解答两步加减法应用题应该怎么分析和解答呢?(1)读题后先弄清楚题目里面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2)分析一下题目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来。(3)经分析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除了分步列式之外,还可以只列一个式子。(4)写出答案,检查验证。
拓展应用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让学生明确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教材第33页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1.100分闯关相关练习。课堂练习相关题目。3.应用题。(1)某水果店第一天卖出18箱苹果,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14箱。第二天卖出了多少箱?两天共卖出了多少箱?一本故事书共84页,丽丽第一天看了19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9页。第二天看了多少页?丽丽计划第三天再看30页,能不能把这本书看完?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男生人数: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
9+14=23(人)
综合算式: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小组一共有23人。综合练习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9-12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独立作业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对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对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指导练习法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个性修改
导入部分
1.口算。23+7+40=
57-7+20=
30-5+8=48-20-8=
90-30-40=
36+15-51=笔算下面各题。75-38+39=
36+54-27=
92-(26+45)=宣布本节课的练习内容。
探究新知
1.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0题。学生口算完成此题。教材第30页第9题。(课件出示)(1)让学生仔细观察此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妈妈给售货员阿姨50元。书包要25元,笔袋要8元,买一个书包和一个笔袋。售货员阿姨找给妈妈多少元不知道)根据图中的信息口述一道合适的应用题。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25元的书包,一个8元的笔袋,付给售货员阿姨50元,要找会多少元?独立列式解答,把结果写在课本上。教材第31页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4.教材第31页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看横行、竖行、斜行,按一定的顺序计算。教材第31页“思考题”。指导学生尝试、验证。
拓展应用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16+□-36=17
59-□-9=28
28+□+17=54笔算下面各题。32+17+23=
56-27+48=
95-49+17=36+54-87=
29+(31-28)=
91—(27+36)=一本故事书42页,第一天看了12页,第二天看了9页。(1)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2)还剩多少页没看?
总结回顾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题,大家在掌握笔算方法的同时,应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作业布置
1.闯关100分相关练习。课堂练习相关题目。3.竖式计算。77-29+36=
88-39+27=
56+27-54=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