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测试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单元测试卷(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2 09: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A.②③①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①③②⑤④
2.重庆谈判中,国民党始终不承认( )
①解放区的民主政权 ②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③政协的合法性 ④人民的民主由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既参加过西安事变的谈判,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朱德
4.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5.下列城市中,哪座是接受和平解放的( )
A.沈阳 B.北平 C.张家口 D.天津
6.国民党政权的“22年”是指( )
A .l927年4月至l949年4月 B.1927年7月至l949年4月
C.1927年4月至l949年9月 D.1927年7月至l949年10月
7.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B.在辽沈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和平解放
C.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8.右图所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这是称赞傅作义在哪次战役中接受和平改编,使人民避免了战争之苦?(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谁( )
李宗仁 B.张学良 C.佟麟阁 D.傅作义
11.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主要是( )
A.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威胁到南京和武汉 D.打击了大别山地区的反动势力
12.三大战役是在解放战争进行到第( )年发动的。
A.一 B.二 C.三 D.四
13.“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21cnjy.com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6.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www-2-1-cnjy-com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17.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
A.常德会战 B.湖南和平解放 C.衡宝战役 D.湘西剿匪
18.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二、图说历史(12分)
19.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请问这一事件是?(2分)
(2)图二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他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你能将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起的原因说出来吗?(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蒋介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国共之问谈判的结果如何?(6分)
三、问答题(每题8分,共l6分)
20.既然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已经确立,为什么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中央已经洞悉了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为什么还要亲赴重庆谈判?为什么重庆谈判通过了坚决避免内战的《双十协定》,为什么后来内战仍然爆发?你能说清楚上面的原因吗?
21.1947年3月,蒋介石军队由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被迫将其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企图利用其34个旅共25万人的兵力,在3天内攻占延安。www.21-cn-jy.com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当时许多战士想不通,纷纷请战,欲与国民党决一死战。你的看法如何?谈谈你的想法和理由。(提示:答案是开放性的,从撤离延安的背景、影响、结果等方面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2-1-c-n-j-y
四、材料分析题(2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华北地区有近百万农民参军。群众忍饥挨饿献粮献物,舍生忘死运送物资、救护伤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l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讲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21*cnjy*com
材料一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什么现象?(4分)
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和解放战争的结果印证了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你能具体说明吗?(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美国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文中说:“蒋介石去拿延安,等于一个人花了一大部分财产去买一条钻石项链,他光辉灿烂,但一无是处”。 【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l951年,陈毅回忆淮海战役时,深情的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材料三:l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集中25万兵力,。进攻延安。中共中央采取谤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出处:21教育名师】
你是否同意美国记者的言论?为什么?(3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3分)
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悬殊。但在短短的三年时问里,共产党由弱到强,最后打败国民党。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总结出两个主要原因。(6分)
五、综合探究题(1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
合作
北伐
战争
1924—
1927
1924.1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
一战线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共同敌人:帝国主
义和封建军阀(反
帝反封)
第一次
分裂
土地
革命
1927—
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失败,
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叛变。共
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
第二次
合作
抗日
战争
1937—
1945
抗日统
一战线
中日民族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西
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
分裂
解放
战争
1946~
1949
1946.6撕毁
“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蒋介石实行独裁,
发动内战
[团结合作]
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二次合作时期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2分)
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4分)
[争端再起]
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4分)
[感悟历史]
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2分)
[面向未来]
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2分)
参考答案
一、l.D 2.A 3.B 4.D 5.B 6.A 7.C 8.C 9.C l0.D
11.A l2.C l3.D 14.D l5.D l6.C l7.C l8.C
二、l9.(1)重庆谈判。
(2)毛泽东: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3)因为重庆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去就意味着有巨大的风险。结果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三、20.(1)迫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舆论的压力;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毛泽东若来重庆可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毛泽东若不来就可以把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21教育网
(2)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并且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21.背景:l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人民解放军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两万
多人,处于绝对劣势。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欲与国民党决一死战是十分错误的。
大敌当前,中共中央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主动撤离延安,
这是十分正确的。影响、结果: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可以极大鼓舞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
胜利信心。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四、22.(1)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舍生忘死运送物资的情景。
(2)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证实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3.(1)同意。因为国民党占领延安,只得到一座空城。中共中央依然在陕北指挥着全国各个战场的解放战争。占领延安反而使国民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21·cn·jy·com
(2)A.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军队获得深厚的兵源。B.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C.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这些都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3)A.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战争指挥艺术灵活、高超。B.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和拥护,赢得了民心。
五、24.(1)黄埔军校;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2)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创造了有利条件。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两例即可)
(4)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有理即可)
(5)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有理即可)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