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精品系列导学案(无答案)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精品系列导学案(无答案)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11:19:27

文档简介

11、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
2、理解人物形象
3、明确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4分钟、朗读6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走近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
19世纪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
2、背景资料: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画线字的注音。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诧异(

牡蛎(

别墅(

皱纹(

褴褛(

阔绰(

女婿(

嘟哝(

2、解释下列成语。
与日俱增:
郑重其事:
十拿九稳:
狼狈不堪:
三、初步感知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
(自我复述
组内复述
小组展示)
2、请用简洁的语言,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述情节。并对概述的情节进行精要归纳。在下列的横线上填上一字。
开端(1-4)
于勒
发展(5-19)
于勒
高潮(20-47)
于勒
结局(48、49)
于勒
3、跳读课文,摄取信息
,并在括号中填上一个表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词。
(1)画出文中全家对于勒不同的称呼词语。(2)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
(3)称呼中体现出哥嫂对于勒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将以上三个问题思考完后完成下图
不同的称呼
于勒景况
菲利普夫妇态度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占钱(穷)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钱(富)
于勒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没钱(穷)


4、研读课文,归纳主题
(1)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直接原因是
其根本原因是
(2)归纳主题:小说通过
的描述,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
关系,无情鞭挞了
灵魂。
也可概括归纳为:小说通过
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关系对
的扭曲和破坏,对
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第二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4分钟、朗读6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模块二:合作探究
一、美文品析
1、请勾画出第20-47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段中描写菲利普夫妇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各找出一处),并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征。
2、小说中的“我”有何特点?
3、找出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并说明其作用。
二、我们的疑惑。
请同学们将独学、对学或群学中发现的小组还未能解决的其他问题摘抄下来,
与全班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三:形成提升
看什么?说什么?指什么?想什么?你能用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刻画图中人物形象吗?



模块四:小结评价
1、文章从家庭琐事中“开掘出不寻常的社会意义”,揭示资产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种立意方式叫:

2、绘形传神:作者通过描绘菲力普夫妇的
,“烛幽索隐,深入细致地揭示出人物隐蔽的内心世界”。
3、情节曲折,结构精巧:前四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叙,挑起悬念。循着“盼──遇──躲”的线索,前面充分蓄势,后面突然逆转,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说,作品贯穿着两条线索:明线是
,暗线是
;双线并行,交叉于“海轮”之上。
4、多用对比:包括菲力普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我”与菲力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等;菲力普夫妇二人的性格亦有共性中的个性之异,相互对照和映衬。对比的鲜明性与情节的曲折性交融在一起,对表现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我的反思:12、心声
【学习目标】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学习重点】
弄清“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学习难点】
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导入4分钟、朗读6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一、走近作者、作品
黄蓓佳
,当代女作家。生于1955年,江苏如皋人,1973年中学毕业,后发表处女作《补考》。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江苏省外事部门工作。1985年调江苏省作协任专职作家,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写小说,也写散文。著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中篇小说《唱给妈妈的歌》,短篇小说《在水边》等。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棱角(  ) 
纸捻子(  ) 
发窘(  )
撇嘴(  ) 
祷告(  )
抽噎(  )
过 yǐn(
 )
嘟 nang( 

三、初步感知(即原来的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本篇小说,共换了4个场景,请你根据这4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上一词概括情节内容。
公开课前
———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课文)


课文)

课文)

课文)
开端
———
发展
———
发展
———
高潮和结局
3、李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课文以“心声”为题,你认为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李京京什么心声?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来说),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声?
我的反思:10、孤独之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学习难点】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导入4分钟、朗读6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一、走近作者、作品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作品介绍:《草房子》是一本儿童读物。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陆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
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
“孩子王”,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令”的领袖人物。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于是他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始了放鸭生活…….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嬉闹(

撩逗(

胆怯(

撅断(


抠(

戳破(

掺杂(

咀嚼(
)(


2、解释下列词语:
歇斯底里:
一落千丈:
三、初步感知
1、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组内交流
小组选代表展示)
2、品读课文,让我们走进主人公“孤独之旅”的心路。
杜小康经历
“孤独之旅”
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示:框出文本中描写杜小、心理活动的词语,并在旁边标注:产生这种心理的时间及变化原因。)
杜小康的心理轨迹
杜小康
刚刚出发时:
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
芦荡安顿后:
成长之旅
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成熟
3、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麽?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句是什麽? 
4、品味环境描写
(1)围绕着“孤独与成长”这一主题,作者描写了哪些环境?
(2)请分别找出相应的最典型的语句、语段,并分析它们与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的关系:暴风雨──
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关系:芦苇荡──故事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发生在空旷无边的芦苇荡,这样的背景确能使人产生孤独之感,作品令人觉得真实;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为刻画人物服务。
鸭群(扇面形水流)
──

芦苇——

雨后天晴——

环境描写与故事主题的关系:环境描写一方面是为了衬托人物的孤独之感,另一方面也是主人公成长的舞台与见证,共同表现了在孤独中成长这一主题。
我的反思:9、故乡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学习难点】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朗读8分钟、独学5分钟、展示15分钟、知识链接10分钟
模块一:预习反馈
走近作者、作品
鲁迅,原名
,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本文选自《
》(小说集)。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选自《
》)、《
》(选自《
》)、《
》(选自《
》)、《
》选自(《
》)。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 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 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阴晦(

瓦楞(

胯下(

獾(

鹁鸪(


髀(

嗤笑(

絮絮(

瑟索(

蜷缩(

寒噤(

折本(

惘然(

恣睢(

潺潺(

黛色(

愕然(

五行(

秕谷(

廿(
)
2、解释下列词语:
阴晦:
鄙夷:
惘然:
恣睢:
3、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我们多年
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
(3)阿!闰土的心里有
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4)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
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5)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
了。
三、初步感知
1、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
回乡时间:
开端
故乡
回乡原因:
(1-5)自然段
所见景象及心情:
到家那天:
发展与高潮
故乡
(6-77)自然段
过了三四天:
又过了九天:
结局
故乡
船上谈话
(78段—结尾)
“我”的感受
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3、请你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注意,要突出人物的变化)。
第二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独学20分钟、交流及展示18分钟
模块二:合作探究
一、美文品析
1、眼前的故乡景象和记忆中故乡有什么不同?
2、故乡除了景物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3、看看人物到底有哪些变化?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语言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青年杨二嫂
老年杨二嫂
外貌
语言动作
总体形象
4、是什么原因使闰土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表面原因:(用原文回答)
深层原因:
二、我们的疑惑。
请同学们将独学、对学或群学中发现的小组还未能解决的其他问题摘抄下来,
与全班一起分享。
第三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独学20分钟、交流及展示15分钟、小结评价3分钟
模块三:形成提升
请探究下列问题。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中的“高墙”指什么?
2、①“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
②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答:①因为
②因为
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模块四:小结评价
小说以
为线索,通过
手法的运用,表现

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
,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
,表达了作者
旧社会、
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