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杨修之死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4、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学习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导入5分钟、朗读5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一、走进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由于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3、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关于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不少成分是作者虚构的,由于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主要强调他的坏处,在许多读者中造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阅读《三国演义》,不应当按照作者的爱憎倾向和是非标准来评价曹操。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作家创作意图和艺术典型的客观意义并非完全相同。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庖(
)官
分食讫(
)
佯惊问(
)谮害(
)
麾(
)军
绰刀(
)
禀请(
)鸡肋(
)
高阜(
)
2、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3)人皆不晓其义。
3、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
。
(2)原来杨修为人
,数犯曹操之忌。
(3)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
。
三、问题探讨
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哪七件事?
2、七件事情的行文能否变动,为什么?
3、分别概括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4、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看看,说杨修死于他的才气,准确不准确呢?
5、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本文中你能看出他的“奸”吗?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这样的人吗?
模块四:小结评价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
),元末明初(
)。
我的反思:19、范进中举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学习重点】
1、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学习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朗读8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走进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代最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小说家之一,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
2、《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认为最后一回非吴敬梓所作),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3、题目解读: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范进)和事件(中举)。“中举”是封建社会的秀才参加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
4、相关资料:
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禹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秀才第一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作揖(
)
带挈(
)
长亲(
)
腆着肚子(
)
啐在脸上(
) 避讳(
)
绾头发(
)
星宿(
)
攥紧(
) 侥幸(
) 桑梓(
)
尖嘴猴腮(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屠户把银子(
)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了回去,往怀里(
)。
3、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1)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2)众邻居道:“这自然,何消吩咐。”说着,一直去了。
(3)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4)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范进
,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2)这里母子两个,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3)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启蒙,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
。
(4)老太太迎着出来,见儿子不疯,
。
(5)姑老爷
,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
三、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人物:
情节:
环境:
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2)
第一层(3~5)
第二层(6~10)
第三层(11~12)
2、找出文中最好笑、最精彩的片段,组内诵读、交流。
第二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朗读8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模块二:合作探究
美文品析
1、品读范进发疯的那一段,说说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范进?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
2、综合全文看,范进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有哪些性格特征?
3、胡屠户是这篇小说刻画得非常成功的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人物,请分别找一个描写他语言、动作、细节的句子(可勾在书上)并分别作简要分析,然后概括范进的性格特征。
4、胡屠户、众邻居和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5、封建科举制度有怎样的危害?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观?
二、思考《范进中举》是怎样进行讽刺的?(可从情节、写作手法及人物描写等方面入手,组内交流)
三、我们的疑惑。
请同学们将独学、对学或群学中发现的小组还未能解决的其他问题摘抄下来,
与全班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独学20分钟、交流及展示18分钟、
模块三:形成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甲】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乙】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上面选文都节选自我国清代小说______写的长篇讽刺小说________,它像一面镜子,照出____制度下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____社会后期的衰颓世风。
2、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
【甲】:
【乙】:
3、甲乙两段选文层次井然。细读后,回答下面问题。
(1)请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短语。
昏厥—(
)—(
)—疯走集上
(2)严监生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的询问与判断都摇了头,第一次“摇"表示______________;第二次“摇”得狠是因为_____________;第三次“摇”时眼闭着又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选文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并简析其作用。
5、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世界名著中与严监生相似的一个人物形象,并注明出处及作者。
模块四:小结评价
请用一句话概括《儒林外史》或《骆驼祥子》这两部名著中最令你感动的一个情节,并简要说出感动的原因。
我的反思:20、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学习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学习难点】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导入5分钟、朗读5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一、走进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小说家、诗人、画家,名沾(读作“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大约1715年(也有说法为1724年)出生于清朝江宁府(今南京),卒于1763或1764年。祖籍河北唐山丰润(一说辽宁辽阳、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曹家曾是百年望族。雍正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但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2、《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当时社会环境和手抄流传,使仅保存80回,现版本很多,通行本后40回高鹗续(或无名氏),对作者原意篡改极大且对古本进行过修改,特别是结局,贾家毋庸置疑会走向衰亡,而不会像续本那样复兴。影视中,87版靠近原意,10版完全依照通行版。由研究此书的思想文化、作者原意等,而形成“红学”,以脂砚斋批注为重要依据。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两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书中成功的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政治礼教、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3、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4、《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改变激发了香菱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林黛玉。选文便从这里开始。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摩诘(
)
应玚(
)
墟里(
)
胡诌(
)
鳏鳏(
) 颦儿(
)
抠土(
) 辋川(
)
2、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2)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3)你真真胡闹!且别说那不成诗,便是成诗,我们的笔墨也不该传到外头去。
(4)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三、美文品析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3、本文描写了黛玉的教诗和香菱的学诗,请分析黛玉和香菱的性格特征。
4、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
5、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模块四:小结评价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我的反思:17、智取生辰纲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学习重点】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5分钟、独学20分钟、交流及展示15分钟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走进作者、作品
1、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
( http: / / www.21cnjy.com )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3、相关资料:
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丈人蔡京庆贺生日。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二、字词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趱行(
)
着意(
)
嗔怒(
)
朴刀(
)
怄气(
)
相觑(
)
聒噪(
)
兀自(
)
逞能(
)
忒认真(
)
晁盖(
)
2、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2)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3、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________,只得睡了。
(2)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_________。
(3)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__________。
(4)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___________,都软倒了。
(5)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_________。
三、初步感知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4、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第二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独学20分钟、交流及展示18分钟
模块二:合作探究
一、美文赏析
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全文的内容。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杨志和晁盖等七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本文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杨志等人千方百计保护生辰纲,而晁盖等人则是想方设法夺取生辰纲。那
么,“生辰纲”到底该不该被晁盖等人夺走呢?说说你的理由。
二、我们的疑惑。
请同学们将独学、对学或群学中发现的小组还未能解决的其他问题摘抄下来,
与全班一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环节预设:导入5分钟、朗读5分钟、独学15分钟、展示15分钟。
模块三:形成提升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鸟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1、“老都管”这个人物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卖酒汉子、贩枣子客人的话对计策的成功实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杨志怎样的心理?
3、“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这句话表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特征?
4、、根据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上填出相关词句,使“回目”完整。
,吴用智取生辰纲。
模块四:小结评价
《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如晁盖、宋江、武松、李逵、杨志、林冲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两个梁山英雄好汉的姓名,并简要概括这些英雄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梁山好汉姓名:
梁山好汉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