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保护文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物”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文物。本课的首页结合欣赏作品给出了“文物”的定义,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文物的含义。课本中的后三页可以理解为“找一找”,关键词是“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关键词是“了解”;“做一做”,关键词是“喜爱”。本节课中认识文物要结合当地的文物资源来理解和学习,如日照的龙山文化、黑陶等。
教学目标:
⒈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⒉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⒊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文物,指导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和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我们的电视上,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电视台,到处都充斥着各类鉴宝节目,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代人对历史的追寻和热爱。那么到底中国有多少宝贝,它们有多值钱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视频,介绍元青花瓷鬼谷下山的拍卖情况。
导入并板书课题《保护文物》。
二、新授阶段
⒈什么是文物?
哪位同学能说说什么是文物?分组讨论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文物都有哪些。课件展示文物的定义: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⒉文物的种类。
学生自学教材26页中列举的文物种类,了解文物都有哪一些分类?这些类别的文物有哪些是我们了解和不了解的呢?
课件分析介绍不同类别的文物以及代表文物等:
⑴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群、遗址、纪念物等;
⑵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石刻等;
⑶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⑷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⑸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⒊引导学生谈欣赏文物之后的感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⒋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代表正视我国文物惨遭破坏的现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保护我国现存的各类文物?
⒌立足家乡文化,谈谈自己知道的家乡文物有哪些?
三、学生活动
将学生收集来的各类文物图片剪贴整理,小组合作制作一期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手抄报。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四、展评作业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文物保护小报,大家相互赏评。
五、课后小结
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可珍惜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它们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见证,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