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 长沙》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22:5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
学案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一、【知识链接】
1、作品背景:见《能力培养与测试》P2
2、文学常识:见《能力培养与测试》P2
二、【自主梳理语言基础知识】
字音、重点字词、文言虚词以及诵读节奏
见《能力培养与测试》P1—P2
三、【课前准备】
1、自主阅读课文,词的上下阕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词的上阕是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橘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洲上绚丽秋景;下阕是以抒情为主,主要是抒发词人想到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式而雄心壮志,要主宰大地的豪情。整首词情景事巧妙结合起来。
整首词的思路是:上阕作者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有何表达作用?
提示: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独”字写出了诗人孤身一人,重游故地的形象,再现了当时特定的环境,为下文的回忆和抒情作铺垫。一个“立”字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坦荡从容的形象。“寒秋”既点明季节为深秋,也暗喻当时的斗争形势。“寒秋”与“独立”构成了诗人抒怀的典型的环境氛围:萧索而空寂。“北去”写出了湘江奔流的气势,切合了诗人心中的感情和广阔豪放的胸怀。
注:交代三句的正常语序,试比较其效果。
【合作探究案】
【快速阅读
文本剖析】
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复地推敲选择力争一字传神。其中那些精练传神、体现诗人情感的字又叫“诗眼”,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推敲”字,要好好品味。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唐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试从本词中找出几例,并加以赏析。
提示:1.“看”和“忆”二字在词中有何作用?
明确:“看”和“忆”这两个字属于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在词的上阕,一个“看”字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在这里,有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近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有仰望“鹰击长空”,有俯视“鱼翔浅底”。作者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特别是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的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
这首词的下阕,一个“忆”字与上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遥相呼应,同时又领起下面七句。作者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2、词语:
2、《沁园春·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上片和下片的两个问句有何内在联系?试分析。
问题一:本词的“景”,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领起。诗人远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观天上“鹰击长空”,俯视水中“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虽是寒秋之景,但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热烈与喜人的场面。诗人情不自禁地感慨:“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
问题二:第一个问句是在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之后而发的,缘于“怅寥廓”的心情。这里暗示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豪情壮志。诗人含而不露地指出了只有富有进取心和革命精神的青年人,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新生的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宰。
第二个问句是在回忆革命斗争生活之后而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它紧承第一个问句,并在暗中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即主宰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那些“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敢的年轻人才能担当!这一个问句充分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博大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3、试探究词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词的上片,诗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个动词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鲜明的身影。“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正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诗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至此,一个勇于以天下为己任、具有非凡气魄的革命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诗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以一“忆”字总起,点明下阕都是“忆往昔”的内容,1913年到1920年,毛泽东先后在长沙组织了新民学会、共产主义小组等革命组织,并领导一批青年同学和湖南人民对封建军阀进行坚决的斗争。诗人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这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诗人自己,而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
  诗人的自我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表现,展示了一代革命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年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长沙前不久重游橘子洲时写的一首雄伟壮丽的词,诗人通过重游橘子洲时的感受的抒写和对学生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诗人生动高大的自我形象。
【资料补充】
材料一:
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叔衡等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社会和人生问题,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学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做朋友。
材料二: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经常与同窗好友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了《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三:
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 娄山关》)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 重阳》)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 送瘟神》)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 到韶山》)
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 登庐山》)
8、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 答友人》)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会昌》)
10、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 北戴河》)
1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 昆仑》)
1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 六盘山》)
1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14、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 冬云》)
1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