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和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4-24 21:37:00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三角形内角和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 老二很纳闷。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内角三兄弟之争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吗?想一想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180°1.平角的度数是180°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是180° 从刚才拼角的过程你能想出证明的办法吗?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
已知:如图,△ABC.
求证:∠A+∠B+∠C=1800.证明:作BC的延长线CD,过点C作CE∥AB,则 你还有其它方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吗?. ∠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3=1800 (平角的定义), ∴ ∠A+∠B+∠ACB=1800 (等量代换).这里的CD,CE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方法一:证明: 如图,作AD∥BC,则∠ DAB+ ∠ B=1800,
∠ 1= ∠ C即 ∠B+ ∠BAC+ ∠C= 1800方法二:证明: 如图3,在BC上取一点D,过D点作
DE∥AB,DF ∥ AC分别教AC,AB于E,F,
则∠ C=∠ 1, ∠ B=∠ 2, ∠ A=∠ BFD,
∠ 3=∠ BFD.方法三:证明:在△ABC内取一点O,分别过O点作三边的平行线,方法四: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检验一下自己吧!1、 在△ABC中,∠A=80°,∠B=∠C , 则∠C= __。
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500200600100032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谢谢指导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证明,同时
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论证能力。
2、通过新颖、有趣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 老二很纳闷。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二)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回忆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
①画图
②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已知求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
③分析、探究证明方法。
教师引导:要证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观察图形,三个角间没什么关系,能不能象前面那样,把这三个角拼在一起呢?拼成什么样的角呢?
学生思考与180°有关的角后回答,可拼成:①平角,②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教师引导,要把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上述两种角,就要在原图形上添加一些线,这些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常画成虚线,添辅助线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如何把三个角转化为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呢?下面同学们利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拼一拼,画一画。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辅助线的作法:
如图1,延长BC,过C作CE∥AB
如图2,过A作DE∥AB
如图3,过C作CD∥AB。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讲解依据。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利用同位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和同位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内错角,把三角形三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
(三)小结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四)巩固练习
1、 在△ABC中,∠A=80°,∠B=∠C , 则∠C= __。
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少有——个锐角,最多有——个钝角
(五)小结反思
我们证明了一个很有用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思想是,运用辅助线将原三角形中处于不同位置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辅助线是联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今后我们还要学习它。
(六)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