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09 19:5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洋中学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B.区域内部的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
2.关于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东部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产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带
B.将西部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到东部地带
C.将大运输量的产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西南地区
D.将冶金工业大量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地带
3.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具有耐寒的特征,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联系性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右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4-5题.
4.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湖南、广东、福建
B.江苏、安徽、湖北
C.北京、辽宁、山东
D.上海、浙江、江西
5.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
B.旅游资源与自然条件
C.城市建筑与旅游资源
D.生态环境与城市建筑
6.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流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7-8题。
7.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8.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由于区域所处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读下图回答9—10题:
9.造成甲、乙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10.关于甲国与乙国经济发展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起步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以渔业为主
C.甲国传统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传统工业属于“临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较高
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1~12题:
11.若主要以年降水量作为划分依据,那么该区域中与江苏省中部属于同一干湿地区(

A.

B.②
C.

D.④
12.由①到④,景观出现了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还可以体现在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灌溉农业
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人类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任何国家都已经不可能在闭关自守中发展。回答13题。
13.
经济全球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体现了区域的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可变性
14.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应划分为三个阶段
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人地矛盾尖锐
D.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人地关系又逐渐走向不协调
15.
关于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D.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16.人地关系的发展所经历的过程是


A.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C.谋求人地协调——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崇拜自然
D.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17.“人定胜天”行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
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时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的口号,据此回答18~19题。
18.在以上口号指导下的做法有


①大量砍伐森林,垦荒种粮
②大规模排干沼泽,增加耕地
③伏季休渔
④在珠江三角洲种植双季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以上做法与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相一致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和谐发展论
读下表中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20-21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1970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85
10
478
450
42
35
155
1.111
20.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21.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A.风沙危害严重
B.大陆性气候减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光照条件变差
22.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23.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回答24~25题。
24.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
“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大
25.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铲痕仍然原样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B.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C.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
D.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26.下列环境问题中,将直接造成生态破坏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长江上游地区陡坡开荒
C.
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
D.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2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可能因为(

A.人均资源消耗比发达国家多
B.生态环境脆弱
C.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较大程度较深
D.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28.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A.公平性原则—把消除贫困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B.持续性原则—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C.共同性原则—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D.阶段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29.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A.美国对绿色和平组织的呼吁置之不理
B.把污染排放到本国,不危害到他国
C.中、俄两国一起应对界河污染
D.日本政府禁止乱砍乱伐,从别国进口一次性木筷
30.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为可持续发展可以做的有


①用淘米水浇花
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⑤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⑥分类投放垃圾
⑦用塑料袋购物
⑧使用节能灯具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③⑥⑧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部分将“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部分将“B”涂黑。
31.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32.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区域。
33.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34.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三次产业比重大致相当。
35.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时期。
36.建立自然保护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37.《京都议定书》强调“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38.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9.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
40.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的会议是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南洋中学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答题纸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20分)
4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综合_________、_________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自然区的


A.
区;
B.
区;
C.
区。
42.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
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
基础;_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______持续
发展是目的。
(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_原则、共同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卷(必修)
16.09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B
A
C
B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C
C
A
C
A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C
B
B
D
A
C
D
判断题答题栏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B
B
B
A
B
B
A
A
41.(共10分)
(1)地形
气候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
42.共10分,每空2分。
(1)生态
经济
社会
(2)公平性
持续性
200毫米
400毫米
800毫米
考场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