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优化指导2016年秋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考优化指导2016年秋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10 23:59:38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1.实验:用绸子、毛皮或尼龙布料在玻璃棒、橡胶棒或塑料棒上摩擦几下,然后把棒靠近纸屑、头发、羽毛等轻小物体(如图所示),会看到什么现象?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我们看到,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或塑料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吸引头发的缘故。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两种电荷的探究
实验:用绸子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也互相排斥(图甲);但是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图乙)。这个现象使人们认识到,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是不同的。甲: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乙: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实验结论: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实验发现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人们把与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量,大约只有10-7 C。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荷量有几十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6.验电器:
(1)验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
(2)作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拓展归纳:1.如果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如果相互吸引,则可能只有一个物体带电,也可能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
2.验电器带正电后,如果再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看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这表示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两者电荷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1 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解析:A选项中同种正电荷之间相互排斥,两球应该远离,选项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正、负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两球应相互靠近,选项B符合题意。C选项中同种负电荷相互排斥,两球应该远离,选项C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正、负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两球应相互靠近,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B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原子及其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有一个原子组成。
2.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2 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
解析: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均正确;摩擦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靠近,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故C正确;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
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导体和绝缘体
1.现象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如图所示,A和B两端是断开的。在A、B两点之间分别接入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等。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及小灯泡的明暗情况。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拓展归纳:正确理解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能导电的原因是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常见导体有两种,一种是金属,一种是电解质溶液。金属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自由电子,而溶液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自由离子。
②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自由电荷很少,因此也就不容易导电。
③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3 (2015广西玉林中考)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绝缘体也能带电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解析:根据定义可知,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故A正确;金属是导体是由于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故B正确;利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绝缘体)带负电,故C正确;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电子并不是没有,故D错误。
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
例1 (2015福建厦门中考)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一定带负电
解析: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轻小物体,异种电荷也相互吸引;带负电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住的轻细吸管A端,若相互吸引,A端有可能不带电或带正电,故A、B错误;若相互排斥,A端一定带负电,故C错误,D正确。
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名师点评
此题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即物体不带电也可以被带电体吸引;若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也可以相互吸引。但若物体与带电体相互排斥,肯定带同种电荷。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判断导体和绝缘体
例2 (2015福建龙岩中考)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导体的是(  )
A.石墨、金属
B.石墨、橡皮
C.木材、金属
D.木材、橡皮
解析:木材、橡皮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石墨、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故选A。
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可以联系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来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如塑料、橡胶、陶瓷等常用来制作用电器的外壳,以防止触电,它们都是绝缘体;而电线芯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课件15张PPT。第2节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为I。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有电源。(2)电路为通路。
拓展归纳:1.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负极到正极。
3.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例1 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电荷的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B.负电荷的定向移动不能形成电流
C.负电荷定向移动时形成的电流方向无法确定
D.只要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解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不是移动。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故A、B均不正确,D正确;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故C也不正确。
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二电路的构成
1.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氧化银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比如光能、内能。常见用电器:电饭煲、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收音机、电脑……
(3)开关:用来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常见开关:按钮开关、拉线开关、单刀开关、空气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感应开关、温控开关……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4)导线:用来连接电路各个元件的装置。常见导线:铜芯导线、铝芯导线。
拓展归纳:①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②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它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例2 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电路中必须有电源并且是通路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C.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解析: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它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能的,故A正确;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要有电源,二是电路是通路,故B正确;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故C正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它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D错误。
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三电路图
1.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2.几种常见的元件及符号(如图所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拓展归纳:在画电路时要注意:
(1)使用统一规定的符号,尽量避免导线交叉。
(2)电路图中的各元件的连接顺序要与实物图中的顺序对应。
(3)连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使电路图简洁美观。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各元件要均匀分布在各边,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4)画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路所处的状态,开关是断开还是闭合。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例3 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物图,与这个实电路图对应的电路图是(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解析: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先找到电源,从电源的一极出发结合实物图依次去画。由实物图看出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了灯L2、L1和开关回到电源负极,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所以选项A正确。
答案:A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知识点四通路、断路和短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拓展归纳:短路分为两种:一种是电源短路(全部短路),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两灯不亮,会烧坏电源或导线;另一种是部分短路,如图乙所示,电灯L1不亮,电灯L2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判断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例1 (2014广西钦州中考)下图所示的电路中,正确的电路是(  )
解析:A、B、C三个选项中开关闭合后形成电源短路,故A、B、C错误;D选项中电路为灯泡的基本电路,故D正确。
答案:D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电路的基本组成以及短路现象,电源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电路和电路图
例2 (2015山东青岛中考)请根据实验电路,在图中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解析:由甲图分析可知,从正极出发,先连S1,然后分两支,一支连接L1,另一支连接L2后连S2,两支汇合回到负极,电路图如答案图所示。
答案:如图所示:考点一考点二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图,关键是明白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重点,并且是中考必考内容。根据实物图分析可知,开关S1在干路,灯L1在一条支路,灯L2和开关S2在另一条支路。课件22张PPT。第3节 串联和并联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一串联和并联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拓展归纳:识别串联和并联的常用方法
1.定义识别法:如果电路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即为串联;如果各元件并列排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即为并联。
2.断路分析法:在电路中某点假设断路或去掉某个元件,如果电路中的其他用电器停止工作,则该电路为串联;如果电路中的其他元件照常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
3.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如果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即只有一条路径,则该电路为串联;如果电流出现分支,经过用电器又合为一处,即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则该电路为并联。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1 如图所示,要使灯泡L1、L2并联在电路中,则三个开关的断开、闭合情况是 (  )
A.S1、S3闭合,S2断开
B.S2、S3闭合,S1断开
C.S2闭合,S1、S3断开
D.S1闭合,S2、S3断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解析:(1)要使灯泡L1、L2并联在电路中,则电流有两条路径,分别经过这两个灯泡,并且这两条路径互不影响;(2)单独通过L1的路径是正极→S3→L1→S1→负极;单独通过L2的路径是正极→S3→L2→负极,因此两灯并联需要闭合的开关是S1和S3,电路如图所示。
答案:A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是否会改变?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可能不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电路图,请同学们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列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交流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开关断开时,两灯都不亮;开关闭合时,两灯都亮。改变开关的位置,将开关接在两灯之间或电源负极和灯泡L2之间,断开开关,两灯都不亮;闭合开关,两灯都亮。
【分析结论】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位置的改变并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对各用电器的控制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对各用电器的控制作用可能不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电路图,请同学们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下列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交流讨论】闭合开关S1、S2,再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两灯泡的情况,可得出结论: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闭合开关S、S1、S2,然后分别断开S1和S2,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的支路。
【分析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拓展归纳:连接电路时的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从电源正极(或者负极)出发,按一定顺序连接各个器件,防止出现短路或者断路。
3.连接线应顺时针绕在接线柱上,并旋紧螺母。
4.电路连接好后,必须检查电路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5.电源的两极绝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连,以免造成电源短路,损坏电源。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2 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
解析:根据电路图确定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S1控制L1,S2控制L2,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即S1和L1在一条支路上,S2和L2在另一条支路上,开关S在干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三生活中的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是最基本的电路,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电器都是由最基本的电路组合而成的。家庭中的电灯、电吹风机、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等用电器大多是并联在电路中的。用来装饰、烘托欢乐气氛的彩色小灯泡,有些则是串联和并联组合而成的。街上的路灯都是并联在电路中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例3 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的是 (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解析:A选项,当声控开关闭合时,电灯被短路,电灯不亮,不符合题意,该选项错误;B选项,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和电灯是串联的,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同时闭合时电路形成通路,电灯发光,符合题意,该选项正确;C选项,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是并联的,光暗到一定程度或白天、夜晚只要有声音时都能使电灯发光,不符合题意,该选项错误;D选项,当白天或夜晚只有声控开关闭合时,电灯就可以发光,晚上光控开关闭合时,电灯被短路,电源也被短路,不符合题意,该选项错误。
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分析串、并联电路
例1 (2015浙江金华中考)下图是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S1闭合、S2断开时,照明灯与电动机都工作
B.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串联
C.关上冰箱门时,S1自动断开,使得照明灯熄灭
D.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解析: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照明灯不工作,只有电动机工作,故A错;开关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并联,故B错;关上冰箱门时,S2自动断开,照明灯熄灭,故C错;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故D正确。
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冰箱的工作电路。(1)电冰箱中电灯与压缩机是并联关系,并联电路的特点是相互不影响工作。(2)冰箱门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开关,它和照明灯串联,控制照明灯的工作。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二电路图和实物电路
例2 根据如图所示电路将所给元件连接起来。
解析:根据电路图,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使灯泡与电铃并联,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电铃,由此连接好实物电路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如图所示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连接。注意要先识别电路的连接方式、开关、灯泡、电铃的位置后,再连接,且先串联后并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设计电路
例3 现有红、绿两只灯泡和一个电铃,两只开关,一个电池组和若干导线。利用这些材料请为收发室值班人员按要求设计一个电路,画在虚线框内。并按设计电路将实物连接好。要求:红灯亮时,电铃响表示前门来人;绿灯亮时,电铃响表示后门来人。(在开关处标明所在的位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红灯亮、铃响,表示前门来人,绿灯亮、铃响,表示后门来人;说明两灯互不影响,即为并联关系,且前门的控制开关与红灯在同一支路,后门的控制开关与绿灯在同一支路,均为串联关系;而无论前门还是后门来人,都会响铃,说明铃串联在干路中。
答案:如图所示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设计电路的能力。两个灯互不影响,故两个灯为并联,且是独立由开关控制的。而电铃不管怎样都响,故串联在干路中。课件11张PPT。第4节 电流的测量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
2.电流的单位:安培,简称为安,符号A。
其他单位:毫安(mA),微安(μA)。1 A=1 000 mA,1 mA=1 000 μA。
例1 “0.15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
A.家用电冰箱     B.家用空调器
C.普通计算器 D.普通的白炽灯
解析: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0.5~1.0 A,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4~9 A,普通计算器的电流约为1.3×10-4 A,普通的白炽灯的电流约为0.1~0.5 A,故选D。
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电流的测量
1.测量仪器:电流表,如图所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拓展归纳:几种电流表指针偏转分析: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 下图是一些同学设计的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L电流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A图中电流表与灯L串联,连接方法正确,故A是正确的;B图中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B错误;C图中电流表直接并联在电源的两极上,而且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C错误;D图中电流表直接并联在电源的两极上,开关闭合后会烧坏电流表,故D错误。
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电流表的使用
例1 下图是同学们设计的用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电流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A选项,两只灯泡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但正负接线柱错误,选项A错误;B选项,两只灯泡并联,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电流方向正确,选项B正确;C选项,两只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L2串联,测量L2的电流,选项C错误;D选项,两只灯泡并联,电流表也串联在干路中,但正负接线柱错误,选项D错误。
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要测量哪个电灯的电流就要与哪个电灯串联,并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电流表的读数
例2 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时,一名同学接入电路的是“0~0.6 A”这个量程,而另一名同学读数时却按照“0~3 A”的量程读成了2.4 A,那么实际测得的电流应该是(  )
A.2.4 A B.0.48 A C.0.36 A D.0.24 A
解析:根据在电流表的同一刻度处,0~3 A量程的读数数值是0~0.6 A量程读数数值的5倍。电流表使用“0~0.6 A”的量程时,按照“0~3 A”的量程读成了2.4 A,正确读数应为
答案:B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不同量程的读数的关系。0~3 A量程的读数数值是0~0.6 A量程读数数值的5倍。课件14张PPT。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规律?
【猜想和假设】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可能处处相等;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可能不相等。
【探究方法】
1.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如图所示电路中,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3.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分析论证】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拓展归纳:1.该实验至少做三次,是为了得出一个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本实验中改变电流可以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来实现,但一般选择前者。
3.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是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这种方法叫实验归纳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1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IB、IC。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IAC.IB>IC D.IA=IC
解析:A、B、C三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则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通过电路中各点处的电流一定相等,即IA=IB=IC。故选D。
答案:D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有什么规律?
【猜想和假设】
(1)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可能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可能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探究方法】
1.把两个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如图所示电路中,分别把图中A、B、C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3.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分析论证】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拓展归纳:如果电路中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则这两个灯泡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因为当两个灯泡规格相同时,并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也是相等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2 如图所示电路中,两个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1.4 A、2.5 A,则流过灯L2的电流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是(  )
A.1.4 A,2.5 A
B.1.4 A,1.1 A
C.1.1 A,2.5 A
D.2.5 A,3.9 A
解析:由图知,电流表A2测量干路中的电流,则干路上的电流I=2.5 A;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L1的电流,则I1=1.4 A,
由I=I1+I2,
得I2=I-I1=2.5 A-1.4 A=1.1 A,
小灯泡L2中的电流为1.1 A。
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例1 下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下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一组数据: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 。?考点一考点二(3)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
A.通过灯泡的电流小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灯丝的电阻小
D.小灯泡靠近负极
解析:(1)应选用不同的灯泡做几次实验,是为了让结果具有普遍性;(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各处应相等,故第三组数据1.5 A是错误的,是由于看错了量程;(3)当灯泡的电阻较小时,虽然灯泡中有电流,但发的热不能使灯泡亮起来。
答案:(1)不同 (2)1.5 A 电流表接小量程却误按大量程读数了 (3)C考点一考点二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的操作。注意电流表的量程的选择和正负接线柱要接正确,结果要有普遍性,就要用不同规格的电灯,多做几次实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例2 (2015湖北鄂州中考)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晓丹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考点一考点二(1)画好电路图后,晓丹同学开始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的。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晓丹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 。?
(3)请你对接下来的实验提出改进措施(一条即可) 。?考点一考点二解析:(1)为保护电路安全,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断开。
(2)两灯泡并联,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这说明所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为得出普遍结论,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3)为得出普遍结论,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答案:(1)断开 (2)选用相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3)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分析,要掌握实验注意事项,为得出普遍结论,要采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课件12张PPT。章末整合提升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一电路
例1 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压强过大时开关K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K过热自动断开。图表示K过压、K过热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解析:由题意可知,当温度过高时,过热开关断开,电热丝不能工作;当锅内压强过大时,过压开关断开,电热丝不能工作;即两个开关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结合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名师点评
根据题意得出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由题意可知,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说明过压开关和过热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为串联。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二电流
例2 在实验室,某同学发现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9 A,小量程模糊不清。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指示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
A.0~0.6 A    B.0~1 A
C.0~2 A    D.0~3 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解析:大量程的每一个大格是3 A,每一个小格是0.3 A,示数是1.5 A,大小量程的电流表接入的是同一电路,示数应该相同的,乙图中指针的位置是1.5 A,所以,小量程为0~3 A,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名师点评
大小量程的电流表接入的是同一电路,示数应该相同,这是解此类题的关键。解题时首先读出大量程的示数是1.5 A,然后在乙的指针位置标出1.5 A,由此可以确定小量程的范围。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三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
例3 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以下是一份实验探究报告,请你填全其中空白项目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假设: 。?
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有    、开关一个、若干导线、     的小灯泡若干、一个电流表。?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2)小利连好如图所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进行试触,发现电流表指针反偏。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
小利检查后重新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
A.改变电流表的量程或换电流表再测几次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C.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D.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3)通过对下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由此可以判断,你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4)小和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如下数据,他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的电流相等。其不足之处是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解析:可以猜想: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1)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电源、开关一个、若干导线、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若干、一个电流表。
(2)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这是由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造成的;完成一次实验后,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器材进行多次实验,故选B。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IC=IA+IB,由此可知,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由此可以判断,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两支路电流相等,实验所使用的灯泡规格相同,且只进行了一次实验,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答案: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1)电源 规格不同 (2)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B (3)各支路电流之和 正确 (4)使用相同规格的器材进行实验且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猜想、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与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评价等问题;解答问题要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入手。为得出普遍结论,应使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