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常家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0 10: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选择题
1.阅读古代史学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给我们一个信息:西周统治者管理国家实行(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度
2.史书,《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表明在夏商西周时,国家的大事主要是(

A祭祀与打仗
B农业与打仗
C对外战争和对内镇压
D祭祀与发展农业
3.在“烽火戏诸侯”中诸侯们之所以能前往的原因是(

A想借机见见周王
B诸侯想去都城求取封赐
C诸侯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5.西周实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配土地
B巩固统治
C征收贡赋
D分化等级
6.下列制度在西周时期开始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服
7.下列各项制度哪一项是不符合周的情况(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8.“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见《左传》)上述材料反映了(

A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B周王室的衰微
C分封制的崩溃
D各国进行了政治改革
9齐桓公扩充疆界的口号是(    )
A尊王攘夷
B发展生产
C改革军制
D改革内政
10.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国
B晋国
C吴国
D宋国
11.对春秋战国争霸战争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B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混战
C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D促进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12.成语文字优美,有的还是历史故事的代名词。依据以下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期,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派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这个故事所指的成语是(

A一箭之仇
B退避三舍
C问鼎中原
D朝秦暮楚
13
电视剧《封神演义》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你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14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
禅让制的出现
B
夏朝的建立
C炎帝、黄帝结盟
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
巫山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16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丰富。其中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原始人遗址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
D陕西半坡人遗址
17北京人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说明了在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交流
B
劳动
C
语言
D运动
18下面是几个同学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你认为谁的话不可信(

A眉骨粗大,鼻子扁宽
B会打制石器
C过着群居生活
D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
19韩非子在描述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眼虫蛇。”他觉得古人最需要的是(

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
过着群居生活
20据考古学家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关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
10万年
B
20万年
C
100万年
D
350万年
21
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提要讲述轩辕氏联合其他部落首领,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在魔头。游戏中的“轩辕氏”和“大魔头”分别指的是哪个传说人物(

A黄帝、炎帝
B尧、舜
C炎帝、蚩尤
D皇帝、蚩尤
2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使用青铜工具
B
使用磨制石器
C
重视使用肥料
D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
23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式
B
奖励耕战
C
按军功授爵
D
建立县制
24
一次历史课上,老师替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个奴隶在一起耕作的场景和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
青铜器代替石器
C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奴隶获得自由
25伴随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我国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

A
奴隶主阶级
B
奴隶阶级
C
平民阶级
D
地主阶级
26下列是描述公元前期350年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
他在战争中立功,得到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B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
后来,他用卖粮的钱添置了几十亩地,成为小地主
D
40岁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
27.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28.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老马识途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29.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鼎
30.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A.增强国力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重视军事
31.东周的建立者是(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3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春秋
33.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34.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故事传说大约发生在(
)。
A.黄帝时
B.夏朝时
C.商末周初
D.春秋战国
35.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6.《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是对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的描述(
)。
A.尧舜时禅让制
B.夏朝的世袭制
C.西周的分封制
D.商朝的盘庚迁都
37.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B.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并将吃剩下的野兽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8.商鞅变法实行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39.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40.某一法令于公元前15年2月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元30年1月3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共实施了多少年?(

A、43年
B.44年
C.45年
D.46年
41.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附加题可不做)7.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是主要的社会财富.但是土地的所有权和耕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请回答(1)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谁所有?当时土地上的劳动者主要是哪些人?采取的是怎样的耕作方式?(3分)
(2)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土地的耕作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3)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平民,在商鞅变法以后你如果想自己拥有土地,你会采取什么方式?(2分)
(4)经过上述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有哪些反映?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
班级
姓名

选择题答题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总分

材料题(59分)
1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11分)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2分)
历史上把“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2分)
请列举此时期齐、楚、秦、晋诸侯
国的著名国君?(4分)
后来,晋国分裂,你知道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了吗?(3分)
2.
(11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的?(2分)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2分)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是什么王朝(2分)?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时候社会的发展阶段?(2分)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3分)
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8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是谓小康。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个时代?(2分)
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
从第二段材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2分)
(4)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1分)你喜欢哪一种?(1分)
5关于禹治水请回答:(10分)
禹的父亲采取什么方法治水?结果怎样?禹采取什么方法治水?结果怎样?由此你能得出什么启发?(6分)
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分)
当时洪涝灾害害非常严重,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材料二
大家出发了,洞里只留下了少数几个子上了年级的人,从劳作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留下来,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小孩,而更重要的是看管火种。
————《数十万年前的日日夜夜》。
材料三,“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区分开”
————恩格斯
1)材料一反映的原始居民可能是什么人?(2分)他们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1分)
2)材料二反映的原始居民可能是什么人?(2分)他们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1分)
(3)据材料三谈一谈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怎样的历史影响?(3分)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6分):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桓公在春秋时期最先称霸,请问他是哪一国的国君?(1分)
(2)桓公为什么能“霸诸侯,一匡天下”?(3分)
(3)什么事件表明了桓公成为中原霸主?(2分)
8.
我发言
(4分)
学完了商鞅变法,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起来,小明说:“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所以这次变法失败了!”小张说:“商鞅虽然死了,可他使秦国富强的目的达到了,所以说这次变法成功了!”小红说:“我认为评价这次变法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一个人的生和死,而是他的目的达到了没有?所以我给小张投一票!”同学们,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并说明理由。(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