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cāng( )劲 ②wǎn( )约 ③推chén( )出新 ④生机àng( )然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安祥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反的孩子。
②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焦不瑕择的心情既使一支之绿也视同至宝。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诗经蒹葭》)
③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④ ,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
⑤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 。(曹操《龟虽寿》)
⑥ ,狐裘不暖锦衾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 ,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下面的一个长句为“科技奥运”下了定义,请将它改成三个短句。(3分)
科技奥运是指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中国文化一贯重视历史的作用,认为它可以警世和训诫,“前车之覆,后车之师”。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以史为鉴”,向来只指中国历史,中国人的脑子里缺少一个东西,就是对“世界”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近代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如果想要摆脱列强的欺辱,想在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睁开眼睛看世界。回顾1840年以后的历史,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其实是与不断的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和走向世界同步的。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过程,也就是这个民族的心态不断向世界开放的过程。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文字要表明的主要观点。(2分)
②中国古代有很多咏史诗,也具有借古讽今的作用。请默写出两句,并作简要分析。(3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6一10题。(12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给下边句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①急湍甚箭( ) ②蝉则千转不穷( )
7.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 (4分)(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分)
[译文]
9.文中划线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10.面对这样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何感慨 作者写这样的感慨有什么作用 (2分)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一13题。(8分)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11.说说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它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3分)
12.两位太太吃牡蛎的姿态,似乎与文章情节主线并无联系,作者为什么要用重笔进行描写 (2分)
13.“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表露。作家常常以极具个性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说说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阅读鲁彦的《雪》片段,完成14-15题。(4分)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
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
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
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已的意志和目的。它默默
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
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
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似
乎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
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
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沉浓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
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
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实地绘就了各式
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4.选文第一句中的“喜欢”一词奠定了全段的感情基调,请你举一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在
具体的描绘中表达出这种对上海雪花的喜爱之情的。(2分)
15.文中划线句子在意思表达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6分)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痰故去,武帝思念心
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
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
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栽入《汉
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人。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
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再用线联
结皮人的头、四肢、躯干。表演时演员操纵连杠令其活动。
④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
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
丑角色齐全。
⑤皮影戏表演时,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
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音乐。表演民间神话等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
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
⑥公元13世纪时。蒙古军营中也表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
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
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轰动一时。后经法国
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
16.文章第②段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对说明皮影戏有什么作用 (2分)
17.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先”“然后”“再”等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2分)
18.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末段的主要内容。(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4分)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
停了。头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
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
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
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
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
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
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元宵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
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
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舍,微露金蕊;有的翩
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
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 水珠洒落地上,地
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
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
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惋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
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折磨而天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
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对于摧
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拆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
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 请明年再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
硕果就是答案。
19.作者笔下的“落花”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品质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具体分析。(4分)
20.从文章第⑥段看,作者认为旧时代文人以“落花”喻自己,是因为那个时代“践踏人才,摧残新生”,花落是无可奈何,由此可见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分)
21.文章题为“落花枝头”,但作者在文中却费了不少笔墨写石榴花开满枝的情景,请联系全文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2.你喜欢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吗 为什么 (2分)
23.文章结尾说,“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根据文意写一段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说的话,50字左右。(3分)
第三部分(60分)
24.作文。(60分)
请以“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除诗歌、剧本外),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不少于600字。
PAG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