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査桥中学初二语文阶段性检测
2016.10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遨(áo)游
故弄悬虚
B.蜷(juǎn)曲
万籁俱寂
C.贫瘠(jí)
壁垒森严
D.祈(qǐ)祷
苛捐杂税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鸟儿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B.舞!舞!舞!狂野的铜梁龙,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人叹为观止。(赞美舞动的铜梁龙美到了极点。)
C.家的味道就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竹筷轻轻一挑,那浓稠的黑芝麻糖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添上一口,暖透心田。(形容黑芝麻糖汁急速地往外涌。)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齐人固善盗乎?。。。。。。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A、固:坚决
B、善:善于
C、熙:同“嬉”开玩笑
D、病:辱
4.
.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
A.媒体有法制约束,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
B.目前,各种媒体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C.媒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D.媒体的“暴力”在于,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
名著阅读(3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
(1)在横线上补全句子。
(2)这段文字出自小说
,主人公保尔在老水手
启发和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
《七律
长征》)
②
,家书抵万金。
(杜甫
《春望》)
③婴闻之,
,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
(
《过零丁洋》)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
《
》)
⑦
,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
⑧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
二、阅读与赏析(共36分)
(一)(12分)
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 ”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何奇之
(2)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3)丞相何亡
(4)何来谒上
8.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王许之”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吾欲之南海
B.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C.齐之习辞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10.用文中词语完成下列填空。(3分)
“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经久弥新。“
”四个字,交待了韩信离开刘邦的原因;
“
”四个字,表明了萧何对韩信才干的欣赏;一个“
”字表明了刘邦对萧何举荐的信任。
(二)华子岗
(4分)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1、(1)诗人是从感觉的那几个角度摹写景色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答:
(2)这首诗以“还家”为线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5分)
天星桥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出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弱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美感,你忍不住要叫,要喊。难怪国画中有一种表现法叫“”法。再说它的形,也实在不俗,它决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反而,它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在你头脑的储存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构图。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硬是挺立在那里,水从脚下绕,藤在身上爬。它是什么?什么也不是,就是美。脚下的、头上的,还有那些在坡上、沟里随意抛掷的石头,都要美出个样儿;你可以伸手随意抚摸崖边一块突出的石,那就是一朵凝固的云。有时你走过一座小桥,这桥身是一块整石,但你怎么看也是一段枯了多年的树。有时路边或山根的石头连成灰蒙蒙一片,那就是一群抵角的山羊,前弓后绷,吹胡子瞪眼,跃然目前。
12、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3、第二段“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一句中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2分)
答:
(四)杏荫井台
杨闻宇(15分)
①解放初年,村东,我家田地正中有一眼井,井台四周长着七株半搂粗的杏树。
②杏花破蕾,窝了一冬的麦子才起身;起身的麦苗拔节很快。待麦梢孕穗时,杏树便裹着密匝匝的绿叶,风儿俏皮地拨开叶子,会露出毛茸茸的、一咬能酸掉牙的青杏。麦黄时节,杏儿也黄了;黄杏还掩映在绿叶里,麦浪却千顷万顷,将金色的波浪绵延不断地推向远方的地平线上。村庄里上下翻飞的黄鹂焦急地鸣唱着“算黄算割”,父兄们便提捏着镰把,投入了一年一度最紧张的“龙口夺食”的夏收季节。因为太忙,父母对我们这班七八岁的孩童的吃、穿、玩、睡,是顾不得关照了。村巷里,我们捏着弹弓子乱窜,鸡狗都不喜欢;到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儿去吧,身边没个伴,捡不了几穗,便在烈日下伸懒腰,打哈欠,瞌睡就漫上来了。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
③水一样的杏荫下,绽开一领破草席,脱下已露大脚趾的布鞋一扣当枕头,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风习习,绿叶筛动散碎的光影,入梦是极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顾不上收摘的黄杏,动不动就“啪”地摔一个下来,大概要证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从棱界上裂开个娃嘴似的缝儿,半露出衔着的紫褐色的杏核(这类离核儿的白瓤儿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变,只需缓缓地伸开手去,就能从草席边捏一个搁进嘴里,美滋滋的味儿哟,简直没法形容。当然也偶有扫兴之时,倘是鼾声正匀,有某一个软杏“啪”地砸在脸颊上,那又当别论。总之,一觉醒来,周围三三两两,会跌落许多黄杏儿,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④“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地头南边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走着一个右臂携着平底筐的汉子,走几步就喊几声,唱歌一样好听。
⑤乡下,长年间难得见荤。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可爸爸正在北垄上光着膀子割麦,寻上去也没有钱。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
⑥腊炙肉,摆在筐里的平底木盘上,白纱布苫遮住多半边,露出的几块红光闪闪。卖肉的人瘦高个,五十大几年纪,唇上两撇八字形的细细的黄胡子,短衫儿敞开着前襟,胸部肋骨一条一条的,深凹的两眼格外有神。见我摊开杏儿,便问道:“换肉吃么?”我点点头。他迟疑了一下,在路畔青草上放下提篮,抽出尺把长明锃锃的刀子,割豆腐那样切下了鸡蛋大小的一块肉,我并拢双手,肉轻轻地搁在了我的掌上。他揩揩手收拾杏儿时,才发现杏子全裂开了半边,缝里又爬满了黑蚂蚁,照着缝儿使劲吹了几下,蚂蚁也吹不掉。他咽了一口唾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小兄弟,我不要你这杏儿了。”他拍拍双手,提起我的小衫儿抖了抖尘土,替我搭在肩膀上,我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哪?哪咋办呢?”我回望了井台一眼,“我会上树,上去给你摇好的吧!”他携起路畔的筐篮,摇了摇头:“算啦。咱俩交个朋友吧,这块肉送给你啦。”说罢,便起身赶路了。道上尘埃厚厚,一脚踩下去,扑起一团烟尘,他的鞋和下半截裤筒染成了浑黄色……
⑦我已经要走近井台了,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道:“喂!小家伙!”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
⑧“静静地在杏荫下玩儿,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天热,他那声音已有些沙哑。
⑨“好——的!”我踮起脚尖大声回应他。
⑩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他那细瘦的身影渐渐地远了,远了……
(11)“腊炙羊肉嘞!羊肉腊炙的!”又是杏黄麦收时节,伫立在那片杏荫之下,地平线上的热风,似又将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
14.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从画线句看,导致“我”寂寞的两个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每个原因不要超过5个字。
答:
15.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于是就排成长队,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尽兴地咂取享受……
答:
16.文中有多处细节写出了“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请分点罗列其中的四处。(3分)
答:
17.文章第⑨、⑩、(11)三段文字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一段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8.“杏荫”在文中多次出现,它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三.作文
题目:成长的路上,有你真好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初二语文阶段性检测答卷
2016.10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3分)(
)
2.
(3分)(
)
3.(3分)(
)
4.
(2分)(
)
5.(3分)(1)
(2)
6.
(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二﹑阅读与赏析(共36分)
(一)(12分)
7.(4分)
①奇:
②度:
③亡:
④谒:
8.(2分)(
)
9.
(4分)
(1)
(2)
10.
(3分)
(二)(4分)
11.(1)(2分)
(2)(2分)
(三)(5分)
12.(3分)
13.(2分)
(四)(15分)
14.(2分)
15.(4分)
16.(3分)
17.(3分)
18.(3分)
初二语文测试卷
2016.1009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C
(3分)
2.
D
(“自出心裁”应理解为:处于自身的创意和裁断。)(3分)3.
A(3分)4.A(2分))⒌⒍略
二、阅读与赏析(共36分)
7.以。。。为奇
估计
逃跑
拜见
8.B
9(1)(大王您)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2)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10.上不我用 国士无双
许(每处1分)
11、(1)诗人从视觉、听觉、触觉三方面来摹写景色。日落、云光、山翠为诗人眼见之景,“松风起”则为听觉,“山翠拂人衣”则写触觉感受。(2分)
(2)、表现了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2分)
12、举例子、打比方。
举例子:举了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这一个例子。说明了天星桥的石头变出了个样,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打比方:把石头的皱褶比作裙裾之褶,秋水之纹,美人蹙眉,枯荷向空。生动形象的写出天星桥石的形态与神韵。使读者清析的了解的石的形变更具体、生动、形象。
13、不能去掉。因为大约是大概的意思,如去了就成了肯定的说法,“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这与原句表达的意思不一样。所以不能去掉。这也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1)没人喜欢(关心、照顾);没人陪伴。
15.比喻、拟人。答案示例一: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同时又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写出它们成群结队尽情享用杏儿的情景,突出了杏儿味美的特点,描写具体生动,富有童趣。答案示例二:(1)比喻,作者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形象地写出其开裂、甜美的特点。拟人,作者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形象地写出其成群结队聚集在裂缝处品尝果肉的情景,突出了杏儿的味美。
16.答案示例:“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吆喝声)像唱歌一样好听;麻利脱下布褂去捡拾杏儿(换羊肉的迫切);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过去(怕赶不上汉子);羊肉红光闪闪(色泽诱人);并拢双手接受羊肉;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心猛儿一跳,担心汉子后悔,把肉要回去。
17.答案示例:第⑨段:“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汉子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⑩段:“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与汉子“细瘦的身影”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汉子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惜之情;“远了,远了……”,用反复手法,写出“我”目送汉子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第(11)段: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汉子的叫卖声,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汉子,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8.①杏荫给“我”带来的清凉;②杏荫给“我”带来的快乐;③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