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考题】(2004上海理综)分类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划分类别的常用方法。表1是对下列食物的一种分类,请你再找出一种分类方法。完成表2。
①牛奶 ②大米 ③面粉 ④芒果 ⑤胡萝卜 ⑥菠萝 ⑦瘦猪肉 ⑧酸奶 ⑨苹果 ⑩鸡肉固体食物 ②③④⑤⑥⑦⑨⑩ 液体食物 ①⑧ 表1 食物分类(一) 表2 食物分类(二)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下列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1 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1)气体:空气、氢气 (2)液体:乙醇、食盐水 (3)固体:硫酸铵 铜、碘、石墨 2 根据导电性能分类3 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4 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种类分类5 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1)单质:铜 碘、氢气、石墨 (2)化合物:乙醇、硫酸铵(1)混合物:空气、食盐水 碘酒 (2)纯净物:乙醇、硫酸铵、 铜 碘、氢气、石墨 (1)导体:食盐水、铜、石墨 (2)绝缘体:空气、乙醇、碘、氢气(1)有机物:乙醇 (2)无机物: 硫酸铵 每组物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中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A NaCl KCl NaClO MgCl2
B HClO3 KClO3 Cl2 NaClO3
C H3PO4 H4SiO4 HCl H2SO4
D 铜 金 铂 钙探究练习 1[思考与交流]
2.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例: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A、Na2CO3俗名为纯碱,故它属于碱类
B、Na2CO3属于含氧酸盐
C、Na2CO3属于钠盐
D、Na2CO3属于碳酸盐A1、交叉分类法标准不同2、树状分类法
标准相同物质混合物纯净物浊液溶液单质化合物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氧化物……盐酸碱胶体纯净物和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由同种分子构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1,有固定的组成2,有固定的性质3,可用化学式表示1,无固定的组成2,一般无固定的性质3,不能用化学式表示Cu MgO NaCl空气、海水、玻璃宏观微观 特
征
实例返回单
质冶金分类密度分类含量分类由分子构成:H2、Cl2、P4、O3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请问:通常状况下,气体都是分子?黑色金属 Fe、Cr、Mn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轻金属 Na、Mg、Al重金属 Cu、Hg、Pb常见金属 Fe、Al、Cu稀有金属 Zr 、Nb 、Mo单质的分类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单质均为单原子分子 答案: (D)探究练习 2. 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 一定是一种单质
(B) 一定是纯净物
(C) 一定是混和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和物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Fe2O3
Al2O3
NO
Na2O
SO2
CO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 Na2O2
特殊氧化物 Fe3O4、Pb3O4酸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2.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XXH2O、COAl2O3、Mn2O73、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X?酸返回按是否含氧:含氧酸、无氧酸
按提供氢离子数目:一元酸、二元酸……
按强弱:强酸、中强酸、弱酸
按酸根有无还原性:还原性酸、非还原性酸
按酸根有无氧化性: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
按挥发性:挥发性酸、高沸点酸
按溶解性:可溶性酸、难溶性酸酸的分类返回易溶:
可溶:微溶:
难溶:Ca(OH)2 Mg(OH)2 Zn(OH)2 Cu(OH)2 Fe(OH)3碱的分类 按强弱
碱 按溶解性
按提供OH- 的数目: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KOH NaOH Ba(OH)2NH3·H2O返回1,按组成分为:正 盐酸式盐碱式盐NaCl FeS MgCl2 某化某NaNO3 CuSO4 CaCO3 某酸某NaHCO3 Ca(HCO3)2 某酸氢某 NaH2PO4 某酸几氢某Cu2(OH)2CO3 MgOHCl 碱式某酸某2,按是否可溶于水:可溶性盐:难溶性盐:K+ Na+ NH4+ NO3+ SO42-- Cl-- CO32-- PO43-- AgCl BaSO4 3,按阴、阳离子来分:阳离子:阴离子:K+ Na+ NH4+ Cu2+ Ca2+ NO3-- SO42-- Cl— CO32-- PO43-- 盐的分类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含氮35%的硝酸铵 答案: (CD)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是( )
A.生石灰,熟石灰,烧碱溶液
B.明矾,硫磺,石蜡
C.乙醇,干冰,冰水混合物
D.玻璃,盐酸,沼气2.下列各组概念中,后者属于前者范围的是( )
A.化合物,单质 B.金属,单质
C.混合物,纯净物 D.纯净物,化合物CDB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按照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多少(从形式上)分为
按照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从本质上)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参加反应的微粒是否有离子参与(从本质上)分为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从反应实际进程)分为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非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A+B=ABAB=A+BAB+C=A+BCAB+CD=AD+CBH2SO4 +2NaOH==Na2SO4+2H2O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其他反应类型(1)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至少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a: 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
b: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
c:生成难电离物(如水)(2)在水溶液中,一种金属与另一种可溶性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具备的条件是:
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两类反应发生的条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主要反应关系a、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O2/水/酸/碱/盐
b、非金属单质+O2/
c、碱性氧化物+酸/酸性氧化物/盐/水
d、碱+酸/盐/酸性氧化物
e、盐+盐/酸性氧化物 答案: (BC)探究练习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纯净物
(B) 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离子
(C)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D)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元素 答案: (A)探究练习 5. 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 CuO+CO=高温=CO2+Cu
(B) 2C+SiO2=高温=2CO?+Si
(C) 2H2S+3O2=点燃=2SO2+2H2O
(D) CaCO3+CO2+H2O==Ca(HCO3)2白马非马论我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位名家——公孙龙,他曾经提出了“白马非马论”的论断。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白马非马”是一个形式逻辑的问题,亦即概念和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白马非马”的命题是:白马就是“白马”,白马不是“马”。按照现在形式逻辑的解释,白马是个别的“马”概念。马是一般的“马”的概念。如果认为“白马非马”,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分类。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溶 液 一种溶质(或几种溶质)分散到另一种溶剂里,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分散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混合物。
溶液、浊液均属于分散系。分散系NaCl溶液、酒油水、石油泥浆水离子或分子液体小液滴固体小颗粒水水水透明均一稳定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小于10-9 m大于10-7 m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介稳体系100nm > d > 1nm二、胶体的制备: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①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
②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
③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沸水思考:
1、热水、冷水中滴加FeCl3颜色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
热水中生成的Fe(OH)3多,说明此反应在加热时进行.
2、 Fe(OH)3是沉淀,还是溶液?为什么?
3、为何Fe(OH)3不再与生成的HCl反应呢?
①[HCl]太小;②加热时,HCl易挥发,更少;
③ Fe(OH)3胶粒的表面吸有其它离子的膜,受保护。沸水若加热蒸干再灼烧,最终得到的是Fe2O32.制取硅酸胶体—(利用复分解反应,注意顺序)①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1mol/L盐酸5~10mL,
②加入1mLNa2SiO3水溶液,后振荡,得硅酸胶体。Na2SiO3+2HCl== H2SiO3 (胶体) +2NaCl 由于硅酸胶体易存在于略偏酸性的环境下。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要将1mL水玻璃倒入5mL~10mL盐酸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会产生硅酸凝胶。3.制取碘化银胶体 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KI+AgNO3 == AgI(胶体)+KNO3 强调:
制备上述胶体时要注意只能振荡,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思考:
氢氧化铁、碘化银、硅酸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
因为它们是介稳体系,无沉淀现象。三、胶体的净化与提纯根据前面的实验:半透膜内装入淀粉和NaCl,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问:
1、如何证明淀粉并没有透过半透膜袋,而Na+、Cl-已透过半透膜了?
2、如何使淀粉与NaCl充分分离呢?
3、如何证明淀粉与NaCl已分离完全呢?现象: 在加硝酸银的1号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在加碘水的2号试管里无明显现象。
在加碘水的3号试管里出现蓝色。三、胶体的净化与提纯:说明:NaCl等离子和小分子直径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
而淀粉等胶体的微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 三、胶体的净化与提纯:渗析法(也叫渗透法) 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思考:如何分离淀粉、沙土与NaCl呢?胶体+浊液胶体+离子纯胶体滤纸过滤半透膜渗析硫酸铜溶液
(真溶液)实验图片:Fe(OH)3胶体
(胶体溶液)1、丁达尔现象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思考:
1、为什么溶液没有,而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2、区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3、举例:烟尘、雾、硅胶、Fe(OH)3胶体等。四、胶体的四大性质:2.布朗运动 胶粒受水分子从各方面撞击、推动,每一瞬间合力的方向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故胶粒保持悬浮而不沉降。思考:
胶体直径比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直径大,重量也大,但胶体久置不易分层或凝聚析出,原因何在?微粒路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三课时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该胶粒带有什么样的电性?
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3、电泳现象3、电泳现象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
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2.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带负电荷?
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
负电荷的: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硅酸。
中性的分子胶体:淀粉、蛋白质等。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有二!
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1.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AgI胶体微粒:
I- 过量时, AgI吸附I- 而带负电荷;
Ag+过量时, AgI吸附Ag+而带正电荷;
尽管胶粒带电,但整个胶体是电中性的。4.电泳的应用:
陶瓷生产中,可除去粘土(-)中Fe2O3(+)杂质;
b.气溶胶也可发生电泳,如水泥、冶金等工厂,将含烟尘的气体通过高压电时,可除去大量烟尘(如氧化铁飘尘等),以减少空气污染。 解释下列现象:
1.向盛有Fe(OH)3胶体的试管中滴入MgSO4 溶液,振荡。为何有沉降现象?
MgSO4 =Mg2++SO42-,其中带负电荷的SO42-离子与带正电荷的Fe(OH)3胶粒发生电性中和而聚集沉淀。加NaCl的效果欠佳。
2.向盛有Fe(OH)3胶体的试管中加入硅酸胶体,为何有沉降现象?
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粒带负电,混合后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凝聚为沉淀而析出。
3.向试管加入3ml的硅酸胶体,加热后为何有沉降现象?
加热时,胶体微粒受热后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胶体凝聚成凝胶沉淀析出。如煮鸡蛋白,鱼冻、肉冻、果冻、粉皮等。思考:胶体如何使胶粒凝集沉降下来呢?4.胶体的凝聚消除胶粒所带电荷,并使其凝集沉降的方法:
1.加电解质溶液(也称盐析):如盐卤点豆腐。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如煮鸡蛋。1.稀粥汤中加咸菜有何现象?为什么豆浆里放入盐卤(MgCl2)或石膏可制成豆腐?为何不用NaCl?
豆浆里的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形成凝胶。
2.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河水中粘土等胶粒,遇海水中电解质而发生凝聚作用,逐渐沉降为三角洲。解释下列问题(提示:水中有硅酸胶体)3. 配制Fe(OH)3胶体时,不可用自来水,而要用蒸馏水?
自来水中有电解质,遇电解质形成凝胶。
4.氯化铁和硫酸铝为何都有净水作用?
Fe(OH)3和Al(OH)3胶粒带正电荷,而粘土胶粒带负电荷,相遇而发生凝聚作用。解释下列问题(提示:水中有硅酸胶体)思考题: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什么现象?
现象:
原因:先有沉淀,后沉淀溶解。稀硫酸也是电解质溶液。五、常见的胶体:五、常见的胶体:小 结
1、三种胶体的制备
Fe(OH)3胶体、H2SiO3胶体、AgI胶体
2、胶体的净化与提纯方法
渗析 (区别于过滤)
3、胶体的四大性质实验
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凝胶聚沉
思考题:
1、区别于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是?
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2、区别于溶液、胶体、浊液的实验是?
只有丁达尔现象;
3、为什么胶体可以短期内稳定存在?
胶粒小;胶粒带同种电荷;布朗运动。
4、布朗运动是指胶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其实是水分子的运动推动胶粒运动。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砷胶体
(E)将氯化铁滴入蒸馏水中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
(A)产生布朗运动???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BDD3.下列现象或实验中,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的是(??? )。
(A)电泳现象??????? (B)丁达尔现象
(C)布朗运动现象???(D)渗析A4.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粒子不带电,胶体分散质粒子带电;
(B)溶液中溶质的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C)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的粒子向某一极运动;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的“通路”。D5.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
(A)在电场作用下氢氧化铁微粒向阴极移动
(B)三价铁离子带正电
(C)氢氧化铁带正电吸附阳离子???
(D)氢氧化铁胶粒吸附阳离子D6.含有色素的水溶液,通过活性炭的过滤层,水溶液颜色变得很浅,或完全消失,是下列哪一种作用的结果(??? )
(A)过滤;(B)渗析;(C)吸附;(D)凝聚。C8.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一种液体,初滴入时氢氧化铁胶体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滴入,沉淀消失则这种溶液应是(??? )。
(A)0.5mol/L硫酸镁??????? (B)蒸馏水
(C)0.5mol/L氯化钾溶液???(D)0.5mol/L盐酸D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电泳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B)用滤纸过滤除去溶液中的胶体粒子;
(C)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胶体中的离子或分子,以净化胶体;
(D)向Fe(OH)3胶体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以除去胶体中的Cl-C9、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
①用盐卤点豆腐,②用明矾净水,③医药上用三氯化铁止血,④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D1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胶体这种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分开来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光线通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B10、“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具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B11、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振荡,“微波炉”就是利用高频电磁振荡使食品中分子也产生振荡而发热。现代医学上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其好处主要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关于其作用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波电流迅速中和血液胶粒所带的电荷而凝聚
B.微波使局部血液受热而使血液胶体凝聚
C.微波电流通过金属手术刀时产生的高温而使血液凝聚
D.以上说法都正确B12.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 (?? )
(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 ?)
(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 )
(4)从酒精中分离出醋酸: ( )
(5)从醋酸中分离出酒精,先加NaOH,再 ___ ___ _,然后加硫酸,再___ ___ ____。萃取分液?渗析过滤蒸馏蒸馏蒸馏14.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_______
若换成硫酸铜溶液,是否可以?其原因是_____凝聚无现象凝聚无现象 不能用硫酸铜,因为铜盐属于重金属盐类有毒,虽然也能使血液凝聚,但不能使用。血液是胶体,FeCl3是电解质,可使血液发生凝聚。13.硅酸胶体微粒带负电,现把氯化钙溶液、蔗糖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化锑胶体分别加入到硅酸胶体中,发生的现象依次是:
①_____,②______,③_____,④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