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五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开县五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0 23:0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开县五校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1.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可谓千奇百怪,但科学证明,人是(  )
A.女娲创造的
B.古猿进化而来
C.来自外星球
D.上帝创造的
2.在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的情况最早出现在(  )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C.晚期猿人时期
D.奴隶社会时期
3.对伤害他人致残致伤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一规定出自(  )
A.《圣经》
B.《古兰经》
C.《三藏》
D.《汉莫拉比法典》
4.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位于(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5.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你知道奥运会中的
马拉松比赛项目源于世界古代上的哪次战争?(  )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伯罗奔尼撒战争
6.下面列举的文明成果中,属于西方文明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几何原本》
D.《天方夜谈》
7.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
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
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阿拉伯的兴起和发展,表述错误的是(  )
A.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奴隶制度发展起来
B.穆罕默德创立并发展伊斯兰教
C.阿拉伯建立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利用伊斯兰教,阿拉伯完成统一并走向扩张
9.对如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10.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山代表
11.如图的示意图描述的是(  )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
12.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希波战争.
A.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
D.②④①③
13.同学们都知道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
A.《一千零一夜》
B.《伊利亚特》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奥底赛》
14.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下面的哪项理论或成就能体现这句话的内涵.(  )
A.杠杆定律
B.浮力定律
C.运动三大定律
D.螺旋式水车
15.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拉奥孔》﹣﹣古希腊
B.《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C.《三藏》﹣﹣佛教
D.《几何原本》﹣﹣阿基米德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5分.
16.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进行判断
材料一: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但却是他们将这种数字传到了全世界。在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年代,帝国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再传到世界各地。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清真寺建筑特色也被带到世界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唐朝时期,整个社会养成了一种敢于对外开放,勇于向外学习的心态。许多国家也派出了使节到唐朝建立友好关系。据史书记载,曾与唐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300多个,朝鲜半岛的纸、笔、折扇,波斯湾的马球、菠菜等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工艺品和书籍大量输往周边各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除积极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学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后面的横线内划“A”;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后面的横线内划“B”;是上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C’。
(1)阿拉伯数字的真正发明者是阿拉伯人 B 。
(2)阿拉伯人曾经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A 。
(3)宗教的播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A 。
(4)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A 。
(5)唐代长安城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C 。
 
三、识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17题3,第18题2,共5分.
17.观察图,将下列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B、非洲文明的发源地
C、西亚文明的发源地.
18.将下列所述事件城市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622年穆罕默德在这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630年穆罕默德将此城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四、材料分析题.(共1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既从收授。
材料二
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必须向国家服劳役或纳布代替服役,还必须向国家交土特产。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什么内容?
(3)这一历史事件对该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对你有什么启示?
20.阅读材料回答: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哪一帝国?它的第一任皇帝是谁?
(2)中国的丝绸是经过哪条商道传入该帝国的?紫这条商道上东西文明的传播者是哪国人?
(3)该帝国最初两百年经济繁荣,盛极一时,请用一句大家所熟悉的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
 
五、简答题:(共计13分)
2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问:(1)图(1)与图(2)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这两个人物分别和古代文明的哪两种交往方式有关?
(3)“以史为鉴,面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22.读图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说出这三幅图片的宗教名称和创立者?
(2)说出哪一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并举出中国这种宗教的一位著名人物?
(3)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2015-2016学年重庆市开县五校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1.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可谓千奇百怪,但科学证明,人是(  )
A.女娲创造的
B.古猿进化而来
C.来自外星球
D.上帝创造的
【考点】人类的出现与进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类进化的相关史实.
【解答】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是从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类进化的相关史实.
 
2.在人类的童年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的情况最早出现在(  )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C.晚期猿人时期
D.奴隶社会时期
【考点】氏族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了父系氏族社会的相关史实.
【解答】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的进步,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男子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父系氏族社会的相关史实.
 
3.对伤害他人致残致伤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一规定出自(  )
A.《圣经》
B.《古兰经》
C.《三藏》
D.《汉莫拉比法典》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
【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同等级中实行同态复仇法,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4.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位于(  )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考点】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了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古埃及文明所在的地区.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
 
5.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你知道奥运会中的
马拉松比赛项目源于世界古代上的哪次战争?(  )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伯罗奔尼撒战争
【考点】希波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希波战争的与马拉松长跑相关史实.
【解答】题干给出的马拉松比赛起源于希波战争.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希波战争中的相关常识.
 
6.下面列举的文明成果中,属于西方文明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几何原本》
D.《天方夜谈》
【考点】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方文明成果.
【解答】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天方夜谈》都属于亚非文明成果,只有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原本》一书是西方文明成果.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文明成果的地域.
 
7.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
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
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中日交流的理解.
【解答】结合所学,646年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是仿照中国隋唐进行的一次政治经济改革,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日本在对本国进行改革时,结合本国的国情加以改进,而不是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④不正确,①②③符合史实.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唐朝时中外交往的典型史实.
 
8.下列关于阿拉伯的兴起和发展,表述错误的是(  )
A.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奴隶制度发展起来
B.穆罕默德创立并发展伊斯兰教
C.阿拉伯建立的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利用伊斯兰教,阿拉伯完成统一并走向扩张
【考点】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史实.
【解答】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社会封建制度发展起来,不是奴隶制度,其它表述均正确.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和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息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国家兴起的相关史实.
 
9.对如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考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的封建制度.
【解答】在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阶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的人只向自己的封君宣誓效命,为他打仗,这样就形成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现象.排除AB.西欧封建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排除D.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给贵族,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甲把一块土地分封给乙,甲成为乙的封君,乙则成为甲的封臣.在封群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因此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故选C.
【点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中古西欧独特的政治特点,这与中国是有明显区别的.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则认为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更是天下人的共同主子.诸侯及其属民都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即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0.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山代表
【考点】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知识点,应把握古代文明冲撞和融合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叙述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等战争都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融合,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人的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有关内容.
 
11.如图的示意图描述的是(  )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
【考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佛教传入中原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之后传入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并经过中亚传入中国,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图中显示的正是佛教传播的路线.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佛教起源、教义、传播及影响.
 
12.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希波战争.
A.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
D.②④①③
【考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日本的大化改新;希波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世界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的时间是公元前4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509年,是公元前6世纪末;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是7世纪中期;希波战争的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早期.因此,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世界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13.同学们都知道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
A.《一千零一夜》
B.《伊利亚特》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奥底赛》
【考点】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思想与文化.
【解答】A项,《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故A项正确.
B项,《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著名史诗《荷马史诗》的一部分,表现了古代英雄的事迹.故B项错误.
C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是戏剧,不是故事集.故C项错误.
D项,《奥德赛》是古希腊著名史诗《荷马史诗》的一部分,该书描写的是希腊将领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役结束后,回乡途中在海上飘流10年的经历.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古代思想与文化成就.
 
14.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下面的哪项理论或成就能体现这句话的内涵.(  )
A.杠杆定律
B.浮力定律
C.运动三大定律
D.螺旋式水车
【考点】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的名言与贡献.
【解答】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体现了他发现的杠杆定律的内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基米德的名言与贡献.
 
15.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拉奥孔》﹣﹣古希腊
B.《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C.《三藏》﹣﹣佛教
D.《几何原本》﹣﹣阿基米德
【考点】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人物及成就.
【解答】题目给出的《几何原本》的作者是欧几里德,不是阿基米德,其它选项对应搭配都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人物及成就.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5分.
16.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进行判断
材料一: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但却是他们将这种数字传到了全世界。在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年代,帝国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再传到世界各地。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清真寺建筑特色也被带到世界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唐朝时期,整个社会养成了一种敢于对外开放,勇于向外学习的心态。许多国家也派出了使节到唐朝建立友好关系。据史书记载,曾与唐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300多个,朝鲜半岛的纸、笔、折扇,波斯湾的马球、菠菜等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工艺品和书籍大量输往周边各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除积极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学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以下表述是从上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后面的横线内划“A”;违背了上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后面的横线内划“B”;是上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C’。
(1)阿拉伯数字的真正发明者是阿拉伯人 B 。
(2)阿拉伯人曾经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A 。
(3)宗教的播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A 。
(4)唐朝高僧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A 。
(5)唐代长安城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C 。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帝国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宗教传播对文化发展影响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鉴真东渡日本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的是唐都长安繁荣发展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但却是他们将这种数字传到了全世界.”可知本题的表述违背了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2)由材料“在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年代,帝国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再传到世界各地.”可知本题的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
(3)由材料“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清真寺建筑特色也被带到世界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可知本题的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
(4)由材料“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除积极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学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可知本题的表述是从材料信息中得出的.
(5)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本题的表述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
故答案为:
(1)(B).
(2)(A).
(3)(A).
(4)(A).
(5)(C).
【点评】本题以阿拉伯帝国和唐朝对外关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和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三、识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17题3,第18题2,共5分.
17.观察图,将下列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B、非洲文明的发源地
C、西亚文明的发源地.
【考点】组合列举题;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东西方文明有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应是位于欧洲的希腊半岛;非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西亚文明的发源地在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
故答案为:
右框是C,左上框是A,左下框是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亚欧非相关的文明成就.
 
18.将下列所述事件城市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622年穆罕默德在这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630年穆罕默德将此城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考点】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的相关地点.
【解答】题目给出的622年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麦地那,而630年穆罕默德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的麦加,麦地那在麦加北边.
故答案为上框A,下框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麦地那和麦加的位置.
 
四、材料分析题.(共1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既从收授。
材料二
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必须向国家服劳役或纳布代替服役,还必须向国家交土特产。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什么内容?
(3)这一历史事件对该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对你有什么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日本的大化改新;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内容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大化改新影响的知识点.
【解答】(1)材料“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既从收授.”是班田收授法的内容.班田收授法是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之一.
(2)由材料“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既从收授.”可知材料一是大化改新中班田收授法的内容.由材料“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必须向国家服劳役或纳布代替服役,还必须向国家交土特产.”可知材料二是大化改新中租庸调制的内容.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是日本在学习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发展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善于创新;要善于学习优秀文化成果等.
故答案为:
(1)日本;大化改新.
(2)材料一:班田收授法;材料二:租庸调制.
(3)影响: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创新;善于学习优秀文化成果等.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大化改新的内容、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0.阅读材料回答: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哪一帝国?它的第一任皇帝是谁?
(2)中国的丝绸是经过哪条商道传入该帝国的?紫这条商道上东西文明的传播者是哪国人?
(3)该帝国最初两百年经济繁荣,盛极一时,请用一句大家所熟悉的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
【考点】材料解析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罗马帝国的建立;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繁荣的知识点.
【解答】(1)有材料“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可知材料中的“帝国”指的是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2)在古代,以阿拉伯商人为主的东西方商人,把中国丝和丝织品等,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的罗马帝国等.这条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历史上称为丝绸之路.
(3)在罗马帝国最初的两百年里,帝国经济繁荣,盛极一时.西方有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就充分说明了当时罗马帝国的繁荣.
故答案为:
(1)罗马帝国.屋大维.
(2)丝绸之路.阿拉伯人.
(3)条条大路通罗马.
【点评】本题以罗马帝国的史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繁荣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五、简答题:(共计13分)
2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问:(1)图(1)与图(2)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这两个人物分别和古代文明的哪两种交往方式有关?
(3)“以史为鉴,面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考点】材料解析题;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识记能力.
(2)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3)本题考查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解答】(1)读图可知,图(1)中的人物是的亚历山大,图(2)中的人物是马可波罗.
(2)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即暴力冲撞,比较典型的就是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属于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3)人类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交往,是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是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故答案为:
(1)亚历山大和马可波罗.
(2)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
(3)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以和平交往为主,尽量避免暴力冲突和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相关史实的识记理解能力.
 
22.读图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说出这三幅图片的宗教名称和创立者?
(2)说出哪一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并举出中国这种宗教的一位著名人物?
(3)宗教的本质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世界三大宗教;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
(2)本题考查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宗教和中国信仰这种宗教的著名人物.
(3)本题考查宗教的本质.
【解答】(1)据所学可知,有十字架的建筑物是基督教堂;寺庙、佛塔、石窟等一般是佛教的建筑物.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指的是佛教,其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图二反映的是基督教,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图三是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2)三大宗教中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的中原地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教,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因而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封建统治,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在中国信仰佛教的著名人物有玄奘或鉴真等.
(3)依据所学可知,宗教是人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
故答案为:
(1)图一: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图二:基督教﹣﹣耶稣;图三:伊斯兰教﹣﹣﹣穆罕默德;
(2)佛教;鉴真或玄奘.
(3)本质是人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感悟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应注意宗教名称和教义要正确对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