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2分.
1.“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这是对我国境内哪一远古居民的描述?(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五六千年前的陕西半坡村,你能够吃到( )
A.大米、小米、鱼
B.大米、猪肉、蔬菜
C.小米、猪肉、蔬菜
D.大米、鱼、猪肉
4.在尧舜禹传说中,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主要是因为禹( )
A.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B.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C.发明舟车
D.治水有功
5.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6.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明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 )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B.商周时期
C.黄帝时期
D.夏、商、西周时期
7.周平王东迁后,由过去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政令征伐自诸侯出”,说明( )
A.周天子的权威下降了
B.周天子的权威加强了
C.社会发展出现了倒退
D.生产力水平状况出现了倒退
8.“三星堆”文化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某旅游团在四川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器馆时,最有可能见到下图中的( )
A.
B.
C.
D.
9.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举例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
B.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
C.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
D.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
10.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个水利工程,经受了“5 12”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灵渠
1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2.中国古代有位教育家,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特长.这位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3.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端午节放假1天.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道德经》
1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最相似(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15.下列历史现象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A.诸侯国纷争
B.社会大变革
C.百家争鸣
D.世袭取代禅让
16.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1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开创王位世袭制
D.实行分封制
18.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19.“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里的“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
A.秦灭六国
B.“焚书坑儒”
C.蒙恬反击匈奴
D.大泽乡起义
20.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秦末农民战争无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揭竿斩木
C.破釜沉舟
D.约法三章
21.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22.与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末农民战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六国
23.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24.经历战国、秦、汉,儒家思想由碌碌为无到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它主张“民贵君轻”
B.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它吸收了其他各家的思想
D.它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
2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2015秋 河口区期中)材料一: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宗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之强。”﹣﹣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二看,商鞅变法符合哪家学派的观点?
(2)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7.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28.(16分)(2015秋 河口区期中)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中的“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共同的目的?
(3)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什么危机?他是如何化解的?
29.(14分)(2015秋 河口区期中)文化引领时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2分.
1.“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这是对我国境内哪一远古居民的描述?(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考点】山顶洞人.
【分析】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解答】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2.“稻花香里话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故选D.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注意C选项,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3.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五六千年前的陕西半坡村,你能够吃到( )
A.大米、小米、鱼
B.大米、猪肉、蔬菜
C.小米、猪肉、蔬菜
D.大米、鱼、猪肉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时期种植的作物.
【解答】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半坡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种植粟,懂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等动物,副食有鱼、肉、蔬菜.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史实.
4.在尧舜禹传说中,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主要是因为禹( )
A.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B.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C.发明舟车
D.治水有功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禹的功绩.
【解答】根据课本所学可知,禹领导人民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使洪水得到治理,有利于百姓生活.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大禹的主要史实.
5.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封邦建国、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等可知是评价的是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影响.
6.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明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 )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B.商周时期
C.黄帝时期
D.夏、商、西周时期
【考点】青铜器.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文化的理解.
【解答】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各个时期的青铜器的知识.
7.周平王东迁后,由过去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政令征伐自诸侯出”,说明( )
A.周天子的权威下降了
B.周天子的权威加强了
C.社会发展出现了倒退
D.生产力水平状况出现了倒退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东周的政治状况.
【解答】依据分封制,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却是分封制的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诸侯再也没有听命于周天子,这说明了当时周王室的衰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东周时期周王室的衰微的状况.
8.“三星堆”文化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某旅游团在四川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器馆时,最有可能见到下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青铜器.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星堆”文化.
【解答】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B是青铜立人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星堆”文化的代表作品.
9.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举例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
B.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
C.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
D.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关史实.
【解答】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任用管仲为相的不是晋文公.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关史实.
10.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个水利工程,经受了“5 12”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灵渠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的作用.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记忆历史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其中“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为在中国,“县”作为行政区划,该名称始于春秋时期的商鞅变法,秦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现代中国有1391个县,县与县级市一道,作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法定事实上的由一级行政区直辖或二级行政区管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需要准确识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每条内容的影响.
12.中国古代有位教育家,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特长.这位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孔子是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解答】A.孔子是大教育家,注意“因材施教”.他是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C.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规律办事.
D.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
13.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端午节放假1天.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道德经》
【考点】诗经和楚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屈原的认识.
【解答】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虽忠于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我国人民为纪念他,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离骚》.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屈原的主要成就.
1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最相似(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解答】题干中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两句话是强调同一个意思.即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因此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这与百家争鸣的法家提倡“法治”不谋而合.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儒家提出“仁政”、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史实.
15.下列历史现象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A.诸侯国纷争
B.社会大变革
C.百家争鸣
D.世袭取代禅让
【考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同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现象.世袭取代禅让是夏朝的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有关内容.
16.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晋国发展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结合所学知识:晋国是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建立了韩国、赵国和魏国.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应把握“三家分晋”的历史典故.
1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开创王位世袭制
D.实行分封制
【考点】秦始皇的评价.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知识点,应把握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的“秦皇”指的秦始皇,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18.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知识点,应把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结合所学知识: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9.“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里的“此”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
A.秦灭六国
B.“焚书坑儒”
C.蒙恬反击匈奴
D.大泽乡起义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应把握秦始皇在思想上“焚书坑儒”的措施.
【解答】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所以本题材料中的“此”是指“焚书坑儒”.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秦始皇思想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20.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秦末农民战争无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揭竿斩木
C.破釜沉舟
D.约法三章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成语的出处和其所反映的历史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纸上谈兵说的是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的赵括,与题意不符.揭竿斩木说的是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史实,破釜沉舟说的是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中的项羽,约法三章说的是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收买人心的做法.所以BCD三项都与秦末农民战争有关.
故选A.
【点评】注意一些成语和典故的出处,平时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21.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考点】西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秦朝灭亡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农民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灭亡历史的把握.
22.与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末农民战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六国
【考点】西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楚汉之争的史实.
【解答】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楚河汉界”可知是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结果,项羽连战失利,在乌江自刎.刘邦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楚之战争的相关史实.
23.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朝统一后,秦始皇统一车距,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过行无阻;规定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统一文字;故选项A、B、C符合史实.秦朝统一后,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因此选项D不符合史实.
故选D.
【点评】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还有中央集权制度、修筑长城、开发岭南等,应注意掌握.
24.经历战国、秦、汉,儒家思想由碌碌为无到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它主张“民贵君轻”
B.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它吸收了其他各家的思想
D.它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解答】据所学知,儒家思想只所以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BCD四项都是它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思想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即适应了大一统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故选D.
【点评】识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注意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的发展与完善的相关知识.
2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考点】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汉武帝历史功绩的知识点,应把握秦始皇、汉武帝历史功绩的相同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秦始皇、汉武帝”“共同的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比较、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2015秋 河口区期中)材料一: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宗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之强。”﹣﹣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从材料二看,商鞅变法符合哪家学派的观点?
(2)为什么“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内容的掌握.
(3)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作用.
(4)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解答】(1)根据题干信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点都与法家提出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十分符合.法家思想中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
(2)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按照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及到了旧贵族的利益,因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有怨望者.”.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所以是成功的,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故答案为:
(1)法家.
(2)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4)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内容与影响.
27.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考点】材料解析题;老子和孔子;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
(2)本题考查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解答】(1)材料一表明了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来感化人民.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提出“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孔子是我国的大教育家,在教育上的功绩主要有: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同时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不问出身;也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和沿用.
故答案为:
(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政治及教育贡献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及影响.
28.(16分)(2015秋 河口区期中)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中的“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共同的目的?
(3)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什么危机?他是如何化解的?
【考点】材料解析题;百家争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目的.
(3)本题考查汉武帝面临的政治危机及其化解的办法.
【解答】(1)据所学知,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流派,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思想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一中的“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它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由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可知,这反映了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据所学知,材料一中的焚书坑儒和材料二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只是采取的措施不一样而已.
(3)据所学知,汉武帝即位之初在政治上面临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的危机,为了化解这一危机,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最终解决了地方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故答案为:
(1)“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百家争鸣;“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政治危机: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化解: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点评】本题以加强思想控制为主线,考查百家争鸣、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
29.(14分)(2015秋 河口区期中)文化引领时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考点】材料解析题;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诗经和楚辞;百家争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屈原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韩非及秦朝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
【解答】(1)由材料图片及“战国时期”“世界文化名人”可知,这指的是屈原,他的代表作是《离骚》,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出现的.
(2)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3)据所学知,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韩非,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是秦朝,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上的措施有,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等.
故答案为:
(1)屈原;《离骚》.
(2)百家争鸣.
(3)韩非(韩非子);措施: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点评】本题以中华文化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屈原、韩非以及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