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为何会出现如此神奇的现象呢?
——浇不灭的蜡烛!
温故知新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现象:
生活中反射现象真不少!
入射光线 A
入射点
o
反射光线
B
法线
N
反射角
入射角
反射面
法线:过入射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
)
)
∠ i
∠r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镜子,你观察到了什么?
光的反射究竟遵循怎样的定律呢?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共面;
4.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没有关系;
大胆猜想
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测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将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
∠ i
∠r
实验探究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共面
入射光与反射光位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实验探究一:
实验探究二:
实验探究三:
入射角i 反射角r
第一次 30°
第二次 45°
第三次 60°
30°
45°
60°
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i)。
收集数据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能沿原路返回吗
)
)
反射角与入射角
的大小关系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与法线的位置关系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探究结果
实验探究内容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r =入射角∠i
(两角相等)
其 他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光路可逆)
小 结
——魔术之浇不灭的蜡烛!
玻璃板
揭开谜底
《淮南万毕术》云:“高悬大镜,坐见四邻。”高诱注曰;“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
悬镜照邻
反射定律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体育、农业、消防、军事、航天等领域。反射定律的知识有着极重要的应用。
反射定律的应用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作一个潜望镜。
让我们一起动动手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应用反射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具有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和归纳演绎方法。
(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尝试运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用废弃硬纸盒、废镜片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难点:探究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三线共面。
三、教学资源
1、器材:
自制可旋转光屏、自制激光演示仪器、水槽(装有水与粉笔灰的混合液体)、激光笔、平面镜等。
2、课件:
“浇不灭的蜡烛”的相关视频,反射现象的图片,探究实验的相关动画和视频,有关反射定律在各领域的应用的幻灯片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约1分钟)
1、观看视频——“浇不灭的蜡烛”。
教师:真神奇,点燃的蜡烛居然能在水中安然无恙的燃烧。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神奇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课内容并揭开谜底。
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两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还真不少。(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常见的反射现象)
(二)进行新课,探究新知(约12分钟)
教师: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非常多,那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光的反射呢?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光的反射。在黑板上介绍反射光路图的画法,并介绍几个新物理概念: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以及反射角。
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①入射光线AO。②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③反射光线OB。④法线:过O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⑤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⑥反射角∠r: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提出问题】
实验演示一 观察镜子
让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镜子,并请同学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为什么同学们会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呢?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观察者所观察到的现象与观察的角度有关系。
提出问题:光反射时究竟遵循什么定律呢
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入手,由简单的问题一步步的引导、过渡到较为深层次光的反射规律问题,学生猜想也就水到渠成。
【提出猜想与假设】
实验演示二 观察水槽中的反射光路
用激光笔射向水槽中的平面镜,让学生观察反射光路,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猜想:
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位居法线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共面;
……21教育网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2人一组,利用自制的教具学具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一
利用激光笔、自制可旋转光屏、平面镜进行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在桌面上平放一块平面镜,第一位学生将可旋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光屏垂直压在平面镜上面,使转轴落在平面镜内部,并压住光屏的一个半平面。第二位学生打开激光笔开关,调整光源的方向,使光线与被压住的半平面相切且与平面镜交点正好落在转轴上,在光屏上得到较明显的光路。第一位学生旋转光屏另外的半平面,记录在什么情况下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21cnjy.com
教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吗?
学生:观察到了。
教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分别在哪儿?
学生:入射点、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的位置分别是……
教师:请同学们先向后转动没固定的半平面,有什么现象出现呢?
学生:反射光线不见了。
教师:这时两个半平面处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两个半平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教师:再转到原来的位置,又出现怎样的现象?
学生:反射光线又出现了。
教师:这时光屏的两个半平面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处在同一平面上。
教师:其实反射光线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无法看见而已,只有当两个半平面共面时,才能清楚的观察到反射光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三线共面。
实验探究二
教师:既然知道了三线共面,那么入射光线、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如何?请同学们依照刚才实验,调整好光屏位置,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清晰的出现在光屏上,并固定光屏。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并观察三线的位置关系。
学生:随着入射光线位置的变化,反射光线的位置也跟着改变,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始终位居法线两侧。
实验探究三
利用自制激光演示仪进行实验,探究反射角与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角的大小关系。分别测量入射角为30°、45°、60°时,反射角的大小,记录在以下表格中,并进行小组总结与交流。21·cn·jy·com
入射角i 反射角r
第一次 30°
第二次 45°
第三次 60°
实验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其实验数据以及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i)。
注明: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多组实验并记录数据,小组内互相交流,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必须强调正确的表述,按照因果关系,应该是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所以只能表述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反思:探究光路可逆
教师:同学们,在反射时光能沿着原路返回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探究,验证:光路可逆。
与“镜中找同学”形成首尾呼应:在刚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镜中找同学”这一活动中,当甲同学看到乙同学的同时,乙同学也看到了甲同学。这就从侧面说明了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www.21-cn-jy.com
【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光的反射定律:1、三线共面 2、法线居中 3、两角相等 4、光路可逆
(三)小结与反思(约2分钟)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反思本课学到了什么,并请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课前的魔术。
播放视频:揭秘——浇不灭的蜡烛!
学生:哦!原来如此!
教师:原来魔术的谜底就是视频中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镜子,运用了光的反射定律,其实早在古代,中国就有“悬镜照邻”的记载(播放相关资料)。继续播放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反射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2·1·c·n·j·y
(四)布置作业(约1分钟)
现场展示用简便易行的材料制作的潜望镜。
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六、板书设计
附一: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材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播放视频“浇不灭的蜡烛”
产生认知冲突
激起学生求知欲
温故知新
观看图片“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演示反射光路
认识 “一点两角三线”
密切联系生活
从生活走向物理
进一步认识反射现象
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
观察现象“镜中找同学”
观看水槽中光路的变化
观察分析提问
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军事领域:潜望镜
解答疑惑
走向生活
生活应用
利用反射定律,制作潜望镜
“悬镜照邻”
图片展示
运用知识揭晓魔术之谜
进行实验
探究真知
探究一:三线共面?
探究二:法线居中?
探究三:两角大小关系
实验反思:光路可逆?
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悬镜照邻
课后补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
目录
2
3
4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资源
说教学过程
6
说板书设计
5
1
说课内容
1.本节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是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延伸和拓展。
本节为平面镜成像奠定基础,研究方法和技能可迁移到第四节“光的折射”。
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本节内容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法线以及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应用反射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1)实验中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会“猜想—实验—结论—反思”的探究方法。
(2)经历实验探究学习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教学目标
2.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用废弃硬纸盒、废镜片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三线共面。
教学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但还不具备具体的实验探究能力,对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缺乏理性的认识。
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 视频播放“浇不灭的蜡烛” 实验仿真动画、图片等。
自制三线共面演示器、自制激光演示仪、激光笔、平面镜、水槽。
实验器材:
教学方法
教法与学法 :
讲授、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等。
教学过程(一)
教学过程(二)
教学过程(三)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法线居中
2、两角相等
3、三线共面
4、光路可逆
三、应用
数据分析:
∠i ∠r
① 30°
② 45°
③ 60°
猜想
1.法线ON居中
2.∠i=∠r
3.AO、OB、ON共面
4.∠i与∠r无关
入射点
o
法线
N
反射角
入射角
反射面
∠ i
∠r
A
B
板书设计
采用板书与板画相结合,简单明了,又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