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想北平》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1 22:0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想北平》导学案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北京市民文化,体会作者浓烈的思乡情、爱国情;
2.了解类比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学凡事物入手,抒写感情的写法。
一、作家作品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二、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咖啡
⑵廿七岁
⑶辜负
⑷赐给
⑸空旷
⑹僻静
⑺翩翩
⑻海棠
⑼橘子
⑽菜圃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便


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重点突破
1.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课文1—3段中找出原句并简析。文中有一句表达感情的句子反复出现,请找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真切体会他对北平的那种爱,提到了他的母亲,文中是怎么说的?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手法在表达方面的好处。
3.老舍如此爱着北平,他到底爱北平的什么?体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从课文4-7段选择其中的一段小组讨论、发言。)
4.作者在写北平的特点时,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结合文本谈一谈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5.文章结尾写到“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②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6.分析段①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意。
7.段①画线句中,“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
8.文中为什么要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然后作者选取近似北平的巴黎作比较,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9.段②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拓宽视野
老舍的幽默
一、戏答催稿信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催稿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二、诙谐的自传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三、“瞎凑”诗歌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8位人们熟悉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即冼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四、难住齐白石
当年老舍常常以古诗句为题,出给齐白石,让他以诗意作画。后来老舍的题目越出越难,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难住了老画家。齐白石思考了3天3夜,最终在“泉”上找到了突破口。虽说“蛙声十里”,但没有画一只蛙,而是在峡谷间的流泉中点缀了几只小蝌蚪顺流而下,几座远山,蝌蚪仿佛由水的源头游来,那么它们的母亲就一定在那里了。绝妙的构思使得这件作品成为他晚年的杰作。
《想北平》参考答案
课前
1.⑴kā
⑵niàn
⑶gū
⑷cì
⑸kuàng
⑹pì
⑺piān
⑻táng
⑼jú
⑽pǔ
2.dān担任/dàn重担
tóng相同/tòng胡同
nián粘合/zhān粘贴
pián便宜/biàn便利
chù牲畜/xù畜牧
chà什刹海/shā刹车
3.大概/慷慨/灌溉
脾气/稗官野史/俾有所悟
僻静/躲避/癖好
凑数/打揍/奏效
粗犷/空旷
睥睨/裨益
惭愧/魁梧
飞溅/下贱
课堂
1.“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用意深刻。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有时候,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这样更能表达作者对北平深沉的爱。
2.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言语是不够变现我的心情的,只有肚子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运用了类比手法。类比就是“比较类推”,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摩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
作用:类比的作用是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征刻画突出本体事物特征,更浅显形象地加深本体事物理解,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3.
段落4
北平的特点:复杂也有边际
动中有静
段落5
北平的特点:布置匀调
段落6、7
北平的特点:接近自然
4.
对比法,是把性质特点不同的,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进而讲清道理,阐明事物的本质。
巴黎VS北平:巴黎热闹,北平安静,北平布局匀调,巴黎还差点
伦敦VS北平: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美国VS北平:美国纸包的橘子,北平带霜的玉李
作用效果: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宁静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喜爱与眷恋,表现了北平人特有的自豪感。
5.
结构上的作用:点明题意,照应了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的说法,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抒情方式上的作用:直接抒情,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结合背景分析深层含义:由文章的背景可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此时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动人心弦,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
6.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之情。(意思对,写出两点即可)
7.具体指北平城。它与“摇篮”的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8.作者写这些城市是为了对比突出北平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巴黎的特点:总体上太热闹,空旷处太空旷。北平的特点: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热闹处动中有静。
9.(1)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2)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3)既能看见人文景观,又能看见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