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离骚》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离骚》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2 09:0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离骚》导学案
【学习重点】
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要字词和关键语句。
2、
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像、比喻、移情。
3、
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三、夯实基础知识
一、熟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正音
苗裔  
 孟陬  
 
揆  

扈   
芷  
 汩 
 搴  
 骐骥   
2、解释实词含义
苗裔:
 
 孟陬:
 
  揆:
肇:
 纷:
修:
扈:
 辟: 
 紉:  
 汩:
 与: 
搴:
 忽:
 代序:
惟:
美人:
抚:
度: 
骐骥:
道:
二、总结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肇锡余以嘉名
(2)来吾道夫先路
(3)扈江离与辟芷兮
2、古今异义
朕:
以为:
代序:
美人: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肇锡余以嘉名   
5、句子翻译
(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4)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3、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4、本节选部分的主旨与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拓宽视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赢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举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乌、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手吾将行兮!
(选自《九章·涉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
⑵固将愁苦而终穷。
穷:
⑶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薄:
2.诗的末尾用了大量的比喻,说出下列比喻酌本体。
⑴“露申”“凤凰”“辛夷”喻:

⑵“燕雀”“乌鹊”喻:

⑶“腥臊”喻

3.“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4.结合本诗与《离骚(节选)》,分析屈原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作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不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样,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赏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本文以酣畅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屈原坚忍的形象,不灭的精神。我们深信:屈公不朽,精神永存。
离骚答案
基础知识
一、1、字音
苗裔(yì) 孟陬(zōu) 揆(kuí) 肇(zhào)扈(hù)   
芷(zhǐ)  
 汩(yù) 
 搴(qiān )  
 骐骥(qí
jì)   
实词
苗裔:
后裔
 
 孟陬:正月
 
  揆:揣度
肇:始
 纷:
指美盛的样子
修:
美好的
扈:被,披
 辟:同“僻” 
 紉: 联缀 
 汩:
水流迅疾的样子
 与:待 
搴:拔取
 忽:迅速的样子
 代序:
递相更替
惟:

美人:
喻指君主
抚:循,握持
度: 法度
骐骥:
骏马
道:同“导”,引导
二、1、通假字
(1)锡-赐,赐给(2)道—导,引导(3)辟-僻,幽僻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4、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5、略
读写探究
1、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不仅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而且具有美好的品质和才能,这些都是自己的后天修养。主要表达作者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
2、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明确: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像,想像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3、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一再担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担心什么?
(最担心的是时光如流水,而没有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另一方面诗人更是充满忧虑,怕国君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
4、节选部分通过诗人自述生平和身世,表达了诗人的忧伤心事和对故国民生无限热爱的深情,反映了诗人坚持自己的高尚情操、纯洁德行和政治理想,对腐恶势力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诗人的这种品质和精神,来源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可贵的。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诗人不可能看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因此,他在诗中尽管抒发了他追求美好理想,决不同流合污的炽热情感,也夹杂着一种封建士大夫壮志未酬的哀伤和孤独傲岸、自命清高的感情。
拓展读练
1.⑴以:任用。⑵穷:不得志。⑶薄:靠近。
2.⑴贤人
⑵小人
⑶奸邪之人
3.
表达了诗人献身理想、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
解析:应抓住“不能变心”“终穷”等主要词语,联系屈原的品格加以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4.往往用鲜花美草比喻自己的品行,想像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屈原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他的诗歌多用想像、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情真挚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