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2 09:3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阶段测试
(本试卷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满分为150分)
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纳(nà)凉
嫩(nèn)绿
瑕疵(cī)
七皱八褶(zhǒu)
B.锃(zèng)亮
买履(lǚ)
裨(pì)益
潜(qián)移默化
C.凝(líng)聚
徘徊(huái)
憧憬(jǐng)
谆谆(zūnzūn)教导
D.哽咽(yè)
粗糙(cāo)
模(mó)糊
眼花缭(liáo)乱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体育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B.几十年过去了,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景让我记忆犹新。
C.现在想来,美好的童年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D.焦裕禄同志在原则问题上锱铢必较,丝毫不讲情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眼花缭乱。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D.苏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凡和普通的事物,但却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
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
,有秋的
,更有冬的

A.泼辣
蕴蓄
丰硕
B.丰硕
蕴蓄
泼辣
C.蕴蓄
丰硕
泼辣
D.泼辣
丰硕
蕴蓄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战国末期的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郑人买履》讽刺世上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
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B.丹麦的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安恩与奶牛》描绘了安恩这一平凡农妇的形象,她把奶牛当作自己的同类,带着奶牛到集市上散心,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
C.冰心原名谢婉莹,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通讯集《寄小读者》
D.巴金的《繁星》这篇散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润湿的青苔在雨中静静生长,茉莉在黄昏浮动它淡yǎ(1)  
的幽香……你无须shè(2)  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便不期而遇一份纯jìng
(3)
的美好。江南,粉墙黛瓦,微风细雨,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情不自jīn(4)
地发出赞叹。
7.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错、漏、添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2)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6)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7)少壮不努力,           。
(8)        ,越鸟巢南枝。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活动一综合探究】
请大家以“爱我祖国”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要求如下:(4分)
(1)、为班会拟一个名称:
(2)、为班会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活动二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是演讲比赛“我心中的文学”演讲摘录,请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4分) 
材料一:我爱文学,在我眼中,文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它像一首小诗,清新、隽永;又像一股清泉,流淌着纯真和甜美。刚懂事时,就开始爱上了文学,直到现在,还痴迷着它。
材料二:我爱文学,她是我生命的动脉,她的美丽给我以无穷的精神享受。如果把文学比作海,那我就是她怀抱中的一滴小水滴,是大海给了我生命;如果把文学比作阳光,那我就是一棵沐浴着阳光的小树,是阳光给了我茁壮成长的希望。
(3)请概括出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答】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一、二两句诗所写景象。(4分)
答:
(2)全诗体现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的词语有哪些?(2分)
答: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0.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4分)
(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5分)
(1)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而忘操之(

(4)反归取之

)(5)何不试之以足(

12.在横线上用现代汉12.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6分)
(1)何不试之以足?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2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施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4.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答:

15.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答:
16.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在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17.“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
18.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3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分)
我的暖,一寸长
(1)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2)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3)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我一听,就有点蒙。
(5)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6)“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7)“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8)“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9)“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10)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11)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12)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13)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14)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15)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16)“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17)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长度。
(18)“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9.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20.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暗示了他工作有什么特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了铺垫?(4分)


2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3分)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答:

22.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比如第②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试再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3分)
答:

23.“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分)
答:

作文(60+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016年江都区国际学校七年级语文阶段测试答案
积累运用(32分)
  1.(
d
)(2分)  2.(
d
)(2分)  3.(
d
)(2分)
  4.
(d
)(2分) 5.
(a
)(3分)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雅
涉  
净   禁
7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
-(4)略 
(5)任重而道远
(6)逝者如斯夫 (7)老大徒伤悲 (8)江流天地外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活动一  (1) 略(1分)
     (2)略。(每空1分,共3分)
   活动二 材料一突出文学的美丽(或者魅力);材料二突出文学美丽给人以无穷的精神享受(或者文学对我产生的有益影响)。(共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4分)
(2)全诗体现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的词语有“绿树阴浓、楼台倒影、微风起、一院香”。(写两个即可)(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duó量尺码

量好的尺码
(4分)
11、代词,代尺码
到……去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鞋(5分)
翻译句子 略(4分)
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大意对即可)(2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6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4、
(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大意对即可)(共4分。)
15、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写出勤劳即可)(共4分)
16、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敲盆赶鼠的情节也可以)(2分)
17、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写两点即可)(共3分。)
18、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答出两点即可)(共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分)
我的暖,一寸长
19.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为了消除孩子的阴影心理,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大意对即可)
20.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暗示了他工作有什么特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了铺垫??(5分)
答:(1)暗示了他工作的脏累艰辛;(2)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
2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2分)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答:“几天来”说明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表现出父亲的艰辛努力和坚持,塑造了执着深爱孩子的父亲形象。(大意对即可)
22.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3分)
答:悬念举例: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举例2分,作用1分)
23.“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分)
答:这个父亲认为自己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
2016.10.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