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古邳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次月考
初二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俨然(yán) 濯洗(zhuò) 多髯(rán) 幽咽(yè)
B、阡陌(qiān) 淤泥(yū) 禾黍(shǔ) 决眦(zì)
C、垂髫(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篆章(zuàn)
D、邑人(yì) 鸿儒(hòng) 矜寡(guān) 箬篷(huó)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好处)
3.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复/行/数十步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的诗作中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故称“诗史”。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记”是一种文体。《核舟记》一文表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核舟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D、《望岳》表现了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B、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亭亭玉立,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亲近玩弄。
C、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打开窗户观看,(便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却不为私利而劳动。
9、按要求默写。(10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 , 。
2、《陋室铭》中描写房屋虽陋,但有“三雅”:“居住环境之雅” “交往之雅”
“志趣之雅”
3、《爱莲说》中用 , 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泰山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共51分)
(一)、古诗欣赏。(7分)
《春 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感受。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一场持续了三个月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感情。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44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
⑴ 甚蕃_______ ⑵ 亵玩___
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
13、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4、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6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15、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 __,______ 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8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
18、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6分)
①
②
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2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5分)
三、作文。(35分 其中有5分卷面分)
座右铭,本来指的是古人放到座位右边用于自勉的格言,后来泛指人们创作或者抄录用于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警句。
请以“我的座右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
书写认真,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1,B
2,D
3,B
4,A
5,B
6、B
7、D
8、B
9
默写
(略)
10C
11,杜甫因为国都沦陷心生愁绪,增加了白发,由于忧国思家,搔挠头发,头发不断掉落,乃至连簪子都插不上了,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思家的情感。12
(1.)多
(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
13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脱颖而出却不被淤泥沾染,从清水中洗涤出来却不显得妖艳。14相同:洁身自好
不同:陶渊明:消极避世;
周:洁身自好,积极向上,乐观处事。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6D
17
(1)所以人们不只是把他们的亲人当亲人,不单是把他们孩子当孩子(2)人们厌恶把财货随意丢弃的行为,但是不会一定自己私自收藏起来。18(1)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人尽其力,物尽其用。19(1)出名;闻名(2)品德高尚20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2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3分)21作文(略)
高一(
)班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