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2-09 11: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九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用黑色中性笔作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交卷时,把试题卷从中间对折连同答题卡、作文分开交上来。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白露为霜。(《诗经》)
2.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3.□□□□□□□,□□□□□□□,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6.白居易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在《观刈麦》中诗人也通过类似的句子“□□□□□,□□□□□”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
8.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与“酒”有关的连续两句,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诗句: , 。
作者或出处: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本文选自《 》。是西汉末年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请广于君 ( )
(3)秦王怫然怒 ( )
(4)休祲降于天 ( )
11.阅读第②段,从秦王的话中可以看出秦王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秦王的威压,唐雎采取了怎样的态度?(2分)
12.在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2分)
13.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有“节”、有“据”、有“力”三个方面,这对你又有何启示?请你再列举出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张齐贤①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②于怀,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后齐贤为相,门下皆得班行③,而此奴竟不沾禄。因乘间泣请曰:“某事相公最久,乃独相遗何也?” 齐贤悯然曰:“尔忆盗吾银器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为相宜激浊扬清④,敢以盗荐?念汝事吾久,与钱三百千,汝去别择所安。盖既发汝平日,汝宜自愧而不可留下。”奴震骇,拜泣而去。
[注释]
①张齐贤:人名,宋代时先后任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兵部尚书。②数事:事物的一件叫一事。数事:若干件。③班行:按位次封官。④激浊扬清:斥恶扬善。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自帘下熟视不问( ) ②宜激浊扬清 ( )
15.张齐贤的家奴始终不被提拔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根据文中的记叙,你觉得张齐贤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伤 害
巴金
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地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步到街上来。
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一块破布,紧紧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作声。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前,畏怯地望着卖面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口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食的摊子前面去了。
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见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放在原处。两个肥胖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那个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却仰起头看了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身子像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点踪迹。
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在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祖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划脚地讲得津津有味。众人都笑,我却不作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我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像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
他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间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记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掉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边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1941年8月1日
1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干瘪( ) (2)揩去( ) (3)畏怯( ) (4)废墟( )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那个老烟客指手画脚讲得津津有味,众人都笑,我却不作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2)他还会像一颗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挨着日子么?
19.作者把小乞丐始终与两个胖小孩放在一起刻画,目的是什么?(4分)
20.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我的心并不在这里”与 “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这两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分)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21.“然而,我的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边吗?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4分)
22.结合文章主题,分析作者在文中记述自己与“小乞丐”之间的故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3.文章的最后四段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有何感悟?(3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但见: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杈枒怪树,变为胳膊形骸。臭秽枯椿,化作腌臜魍魉。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胸前一片紧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
24.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朝代) 人。(1分)
25.联系原著相关情节,你认为杨志是因为什么丢失了殿司制使的职位,而到这里来卖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谁?(2分)
26.以上选文内容体现了杨志什么性格特点?(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某市森林公园决定公开招聘一名高级管理员。几轮测试之后,1000名应聘者中有三人因分数相等同时进入复试,园长招来他们说:“有一只小山羊跑到了三号林区,你们一齐出发,谁抓住了这只山羊,谁将被录用。”三人奉命来到三号林区,甲首先发现了山羊,乙用物击伤了山羊,丙抓住了受伤的山羊……
27.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谁将会被聘用?
要求:①请你以园长的口吻,宣布招聘结果,并说明理由。②不少于100字。
(二)作文(50分)
28.以下两个文题,选择其一作文。
作文(1)题目:酸甜苦辣话初三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才26岁,学历只是小学文化,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当时已颇有名气。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原班学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呆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而原先准备好的要讲授四十分钟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地十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呢!但他没有天南海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这老实的可爱的“坦言失败”,引得全班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胡适知道后,评价这次讲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成功”了!?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写出你最深厚的感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60分)
(一)(15分)
1.蒹葭苍苍
2.恨别鸟惊心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6.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7.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8.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二)15分(甲)(10分)
9.《战国策》 刘向(1分)
10.(1)交换 (2)扩充 (3)盛怒的样子 (4)吉凶的征兆(2分)
11.(1)玩弄诈骗伎俩,并以势压人,盛气凌人。
(2)毫不畏惧退缩,坚定沉着地作了严正的回答,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和利益。(2分)
12.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其中2个出要点,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 不畏强暴. 敢于献身的人。(2分)
13.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示例:(1)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3分)
14.(1分)① 仔细 ② 应该
15.(2分)家宴,奴窃银器数事于怀;(1分) 吾为相宜激浊扬清,敢以盗荐?(1分)
也可自己归纳。
16.(2分)张齐贤是一位善良、正直具有雅量宽厚、仁慈的人;也是一位斥恶扬善很有原则性的宰相。
<译文>
张齐贤举行家宴,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任宰相,他家的仆人按不同的地位封了官,只有这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流泪向齐贤请求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齐贤同情地说:“你还记得偷我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应该斥恶扬善,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考虑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给你三十万钱,你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身吧。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应该自己感到惭愧无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17.biě kāi qiè xū
18.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兴趣。本文指老烟客讲得很投入。
木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本文形容黑脸小男孩的生活无助、缺少希望。
(解释原义各1分,文中义各1分。)
19.通过对这两个“肥胖孩子”和“小乞丐”对比(2分),说明有家有亲人的孩子和无家无亲人的孩子在生活上的差距,突出“小乞丐”的可怜(2分)。
20.相同之处:担忧(惦念) (2分)
不同之处:“我的心很沉重”,还含有自责的意思。(2分)
21.表达了作者对“小乞丐”的关注,希望小乞丐明白,自己对他的伤害是无心的。(2分)
也暗示了自己对小乞丐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否生存下去表示怀疑。(2分)
22.主题:本文通过战争背景下的小男孩的生活,表现了对小男孩一样的弱者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因同情而伤害他人的行为的反省,同时也有对动荡社会的不满和批判。(2分)
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小乞丐”的关注,理解、同情和愧疚,以及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2分)
23.内容:写作者对自己伤害了男孩的行为的反省。(1分)
感悟:同情他人要适度,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度热情和关心而伤害了他人的心灵,触动其内心更深的痛苦。
24.《 水浒传 》 元末明初(1分)
25.杨志是因为失陷花石纲丢失了殿司制使的职位(押送花石纲翻船),谋求复职时在高俅处碰壁,被逼到穷困潦倒的地步,才卖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牛二。(2分)
26.杨志以名门后代自居,醉心仕途,一心想做官,光宗耀祖、博个封妻荫子,是他的政治理想。认为留在梁山是不光彩的事。有辱自己的名声。(2分)
27.(一)综合实践(10分) 意图:本题属情景作文,旨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考查。
(1)招聘甲,因为他具有“发现”精神,“发现”是发明的源泉;
(2)招聘乙,因为他具有实干精神,动手实践的能力是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3)招聘丙,因为他具有收获的才能,只知播种,不知收获的人将会一事无成;
(4)破格招聘三人;三人体现了一种团队的合作精神
(5)谁也不录用,因为没有一个人独立完成这次任务。
(二)作文(50分)
作文(1):命题思路:不必一定局限于“酸甜苦辣”这四个字,只要写出初三生活的不同方面即可,可以是两方面,可以是三方面;能准确的理解初三生活,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批判应试教育,体会初三有苦的一面,也有甜的一面,既枯燥也充实,能用阳光的心态理解人生的过程是必须经历这样的奋斗和艰苦。
作文(2):材料核心内涵:坦言失败的前提,需有光明磊落的胸襟和正视自我的勇气;而善待失败应是对自己失败的原因有所了解和发现,从而才有可靠的举措成竹在胸,这样,就不会重蹈失败覆辙。而这样的既敢“坦言”又能“善待”的“失败”,才会成为“成功之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