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小提琴独奏《峨眉山月歌》。
2、感悟歌曲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峨眉山月歌》主题曲。
难点:理解歌曲,整体感悟歌曲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这首乐曲。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
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
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
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板书: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新课:
1、初听歌曲。
师:大家一起听小提琴独奏《峨眉山月歌》,想一想作者借音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2、再次聆听歌曲。
①整体感悟歌曲意境。
师:诗人小时候随着他的父亲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离开那里。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轻时的李白刚离开四川时的作品。
师: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大家想一想,有什么相似之处?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②理解歌曲,解决歌曲难理解的意境。
师:诗人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那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我们来继续欣赏。
师:现在请同学回答一下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从哪儿可以表现出来?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三、课堂小结:
大家理解的都非常好,对作者的心情也都有自己的体会。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背诵一下这首诗呢?
课件2张PPT。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课件9张PPT。峨眉山月歌清溪平羌江这是哪首诗里的地方?答案:《峨眉山月歌》。黄虎威(1932—),作曲家,四川内江人。1954年毕业于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今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作曲系主任。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苏联作曲专家鲍里斯?阿拉波夫教授进修。后历任四川音乐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作曲系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音乐学院教授。作者简介你能理解乐曲表达的感情吗?请谈一谈你的想法。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你能背下课文下面的古诗《峨眉山月歌吗》?独奏
狭义上的独奏
器乐演奏形式之一,一人演奏一件乐器,称“独奏”。如手风琴独奏、钢琴独奏等。有时一人独奏,还有另一人伴奏。如二胡独奏、扬琴伴奏、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等。还有一人独奏、乐队伴奏,如唢呐独奏、民乐队伴奏等。
广义上的独奏
独奏的外文一词含义较广。如在总谱中,除弦乐器各组规定由首席担任独奏片段外,其他乐器在某些段落中为突出声部作用,有时也标明为“solo”,贝多芬《第四交响曲》柔板乐章中,第1单簧管独奏的第2主题就是这样。如需要突出若干声部,总谱上便用solo的复数形式(soli或solos)来表示,这种情况,同独奏原义已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