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3《降落伞比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3《降落伞比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12 13: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窗体顶端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3《降落伞比赛》教案
窗体底端
教学分析
本堂课内容脱胎于初中物理教科版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按照课标要求,学生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要素,学习实验的一些基本技巧。作为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学生在前两节课中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了初中物理实验室一些简单的常用仪器,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本知识,对物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但由于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相对薄弱(如:对质量的概念非常模糊,对质量的测量方法一知半解),因此无法完全按照教材中的要求,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例如,学生制作的降落伞,其质量、伞面材料、面积、形状、伞绳长度都有所不同,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很难控制变量进行比较)。
设计思想
研究影响降落伞下落快慢的因素并非本节重要内容,且影响其下落快慢的因素很复杂,单凭这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并不能得到严谨的答案,因此,实验探究的结果在本堂课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本堂课以学生体验活动为重点,教师只是体验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体验,以及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体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探究各个环节的活动,分工合作,主动思考,此课的目的就应该达到了。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识,拟采用核心问题教学,通过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感性认识,定性地探究影响降落伞滞空时间的某些因素,通过反思探究过程,师生共同归纳出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最后,再用得到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希望通过
“问题——活动——提升——运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意识地使用控制变量法去分析物理问题,产生新知,形成规律。
核心问题
制作降落伞,研究它的下落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能初步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2、经历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过程,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制作降落伞的活动,研究它下落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初步体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论证、讨论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体验“控制变量”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教学媒体
PPT、实物投影仪
教具学具
降落伞半成品(伞面、伞绳)、文件袋、双面胶、小夹子、人字梯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图片引入提出核心问题
用投影展示一组降落伞的图片。提问:降落伞的作用是什么。提出核心问题:降落伞下落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倾听、思考,明确核心问题
教师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明确核心问题。
解决问题
进行猜想
鼓励学生根据降落伞的基本结构及环境对下落快慢的相关因素进行猜想,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验条件,选取其中三个猜想作为探究方向。
分析降落伞的基本结构,对影响降落伞下落快慢的因素进行大胆猜想。
积极拓宽思路,激发探究兴趣。
设计实验
提出要求,分配任务。指导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设计实验。
明确本组研究方向,进行实验设计:根据研究方向领取降落伞素材,确定实验步骤。
初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进行实验
提供注意事项:合理分工,倾力配合,根据要求迅速完成降落伞的制作。巡视,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握好学生制作时间,适当提醒。
组内进行合理分工,根据要求迅速完成两个降落伞的制作。团结协作,及时处理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协作精神。
分析论证
巡视,对各组实验论证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将两只降落伞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仔细观察落地先后情况,记录结果,分析思考,通过组内讨论得出探究结果。
体现自主学习,激发主动思考,体验探究成果。
讨论交流
请学生代表分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进行引导、提示。
分组展示降落伞落地快慢的比较过程,讲解本组探究过程及结论。对其它小组的展示进行观察,对他们结论的形成过程进行思考。
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学生体验交流共享中的乐趣。
反思提升
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及方法进行反思。
反思探究过程,初步体验“控制变量”的方法。
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强化反思意识。
运用反馈
引导对新的探究课题进行科学探究。
思考新课题,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设计解决方案,进行简单表述。
老师了解学习情况,学生加深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