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3 09:4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测试
七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
(32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3分)
A
广袤(
mào)
裨(bì)益
抽屉(qí)
哽咽(yè)
B 诠(quán)释
凝(nín)聚
纳(nà)凉
模(mó)糊
C 抽噎(


瑕疵(chī)
羞怯(qiè)
腼腆(tiān)
D
拽(zhuài)断
雕镂(lòu)
涟漪(yī)
自诩(xǔ)
2、下列各句括号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妄弃:轻意丢弃。)
B
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涟漪:细小的波纹。)
C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危言耸听:危险的言论使人听了吃惊。)
D
(她)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3、校园内种植了一片绿草地,但常遭践踏,学生会决定在草地边插上一块告示牌。请从下列告示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写在告示牌上。(
)(3分)
A
践踏草地,罚款10元。
B
在草地上行走,绝不是好学生!
C
绿色是生命之源,请加以爱惜吧!
D
小草也有生命,请爱护每一棵小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
B
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
C
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
庆祝“十一”国庆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每当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他总要提到自己的父亲,正是因为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父亲书房那书架上满满的书,对他的人生也是大有裨益。每当放假,他总是一个人尽情在书的海洋里徜
yánɡ

),憧
jǐng(
)着自己的未来。在他的世界里,书如yùn(
)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书如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
xīn(
)浪漫;如,让人;如,让人……
















6、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下列病句。(4分)
⑴ 通过这段时间的刻苦锻炼,使我的体育成绩提高了许多。
⑵ 我们应该努力完成一切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6)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遂不得履。
8、口语交际。(3分)
早上,小明到学校图书室借《小王子》这本书,正好图书室里的工作人员陈老师在忙着,小明急着去上课,功课也紧张,不想再跑第二次,该怎么与工作人员打交道?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请模拟小明把自己需要的书借到。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6分)
登幽州台歌
黄鹤楼
(唐)
崔颢
(唐)陈子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3分)
10、《登幽州台歌》与《黄鹤楼》在情感上有何异同?(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7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余忆童稚时
项为之强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12、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项为之强”中的“之”用法不一样的是(
)(3分)
A
而忘操之
B
昂首观之
C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D
至之市
13、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2分)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分)
(3)宁信度,无自信也。(2分)
14、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物外之趣?(2分)用原文回答“我”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2分)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15——18题。(15分)
母亲
·

·

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自息。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做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
15、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6、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
(4分)
17、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19——22题。(17分)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 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作者:张福海)
1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3分)
20、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21、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6分)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3分)

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3分)
22、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扬州的琼花、瘦西湖、东关街、大明寺等也是扬州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扬州(或高邮、三垛)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5分)
三、作文(60分+书写3分)
23、请以“当我面对
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或情景……)使题目完整。
②要有真情实感,忌抄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和校名。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00
200
300
400
5
5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D
2、C
3、D
4、C
5、徉、憬、韵、馨
6、(1)删去“通过”或“使”(2)将“一切”与“人民交给我们的”调换位置
7、(1)贡献你自己
(2)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3)独怆然而涕下
(4)骚人搁笔费评章
(5)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
(6)及反,市罢
8、称呼问候语1分,说话的内容与题目相关1分,语言文明得体1分。
二、阅读理解
(一)9、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10、相同:
两首诗都表现出苦闷孤单之情。(1分)
不同:《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寥无奈的情怀。(1分)
《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思念家乡的情怀。(1分)
(二)11、童年
同“僵”僵硬
把……当作
山沟
12、D
13、(1)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4、(1)观蚊如鹤(夏日戏蚊),神游山林(神游草丛中),鞭打蛤蟆(鞭打癞蛤蟆)
(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三)15、“我”因怕狗而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能够顺利上学。(意对即可。)
16、(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侯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
17、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意思对即可。)
18、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
(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
(四)19、如写“赞美哈尔滨人”,得1分;如写“赞美哈尔滨人的精神”,得2分;如写“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得3分。
20、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写出1句得2分,写出2句得3分)
21、(1)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2)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22、写出扬州的景或物的名称,得1分;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得1分;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得1分;语言通顺、准确,得1分,语言生动、优美,得1分。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