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12 15: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6 连云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2.(2016 福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3.(2016 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4.(2016 葫芦岛)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公路两劳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2016 南充)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6.(2016 贵阳)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7.(2016 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8.(2016 绵阳)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现察它的振动情况.
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再次试验,得到的结论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声音变大
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9.(2016 成都)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0.(2016 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11.(2016 福州)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振幅
D.响度
12.(2016 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3.(2016 益阳)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14.(2016 钦州)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间蛟龙”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5.(2016 阜新)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16.(2016 哈尔滨)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2016 西宁)小冬在表演二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18.(2016 株洲)如图是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而产生的.地震前通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2016 黔西南州)布依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能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  来产生声音的,声音低沉是指  .
20.(2016 营口)小明喜欢利用pad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  (“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音调”、“响度”或“音色”).
21.(2016 南昌)“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2.(2016秋 宜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校级月考)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如果搬到月球上会观察到  .图2
中,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3.(2016秋 江阴市校级月考)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 s﹣1)
介质
v/(m 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
①  ②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为  m.
(3)真空中声速是  .
24.(2016秋 东莞市校级月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60
1.02
F

100
0.76
G

80
H
尼龙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如右表所示:
(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研究.
(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表格中琴弦G的横截面积是  mm2.
(4)小雨在实验中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你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与  有关.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5.(2015秋 武川县校级期中)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离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五.解答题(共5小题)
26.(2014秋 连云港校级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红和小刚一起做了下列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如果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27.表格中是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 s﹣1):
空气(0℃)
331
煤油(25℃)
1324
铜(棒)
375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大理石(棒)
3810
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
铝(棒)
5000
请认真分析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1)  ;
(2)  .
28.(2015秋 泰州校级月考)在海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如果声呐系统发出的声音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6秒.求船所在位置处海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米/秒)
29.(2013秋 兴化市校级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明同学参加了一次测量海底深度的活动,活动中测量人员测得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本次测量中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30.某兴趣小组想估测铁路一段钢轨的长度,由于没有合适的刻度尺,所以未能如愿以偿.学习了声学知识后,想到了解决办法.
实验:小威在钢轨的一端敲击一下钢轨,小马在钢轨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经查阅一些物质的声速如下:
物质
声速/m s﹣1
物质
声速/m s﹣1
空气
340

1750
海水
1531
钢铁
5200
请你帮他们算出这段钢轨的长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6 连云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乐音的三要素,掌握基本概念即可正确作答.
 
2.(2016 福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正确;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
D、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
 
3.(2016 山西)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根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4.(2016 葫芦岛)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公路两劳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1)只要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振动;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
(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内部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错误;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声学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5.(2016 南充)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3)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选项说法正确;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
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说法正确;
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6.(2016 贵阳)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顺推法;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解答】解: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
 
7.(2016 随州)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考点】声音的产生.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解决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解答】解: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
 
8.(2016 绵阳)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现察它的振动情况.
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再次试验,得到的结论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声音变大
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声现象.
【分析】频率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振动越快,说明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答】解: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若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快,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变高,音调会变高.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其振动起来会越慢,则音调会越低.
 
9.(2016 成都)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真空不能传声;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小提琴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当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即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综合利用,知识点多,但都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10.(2016 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琴弦的振幅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11.(2016 福州)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振幅
D.响度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掌握声音的三要素,物理学中把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知道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
【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掌握.
 
12.(2016 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比较思想;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13.(2016 益阳)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图析法;声现象.
【分析】(1)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4)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两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
(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
(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4.(2016 钦州)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间蛟龙”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间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防治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5.(2016 阜新)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解答】解: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16.(2016 哈尔滨)如图所示,“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17.(2016 西宁)小冬在表演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答】解: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
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18.(2016 株洲)如图是人和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  而产生的.地震前通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声音的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2)由题意可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分析表格数据,看哪种动物的听觉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即是符合要求的动物.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大象听觉频率是1Hz~2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大象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
故答案为:振动;大象.
【点评】本题考查了次声波的频率,结合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即可判断哪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19.(2016 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  来产生声音的,声音低沉是指  .
【考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解答】解:(1)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是因为音调低.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低.
【点评】通过在音乐厅听音乐会,考查了声音的发生、声音的传播以及音调等,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0.(2016 营口)小明喜欢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  (“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
【专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色;能量;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1.(2016 南昌)“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跳舞时: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防止噪声的途径是解决本题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2.(2016秋 宜兴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级月考)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如果搬到月球上会观察到  .图2
中,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如图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如果将1的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只看到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声;
如图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塑料球被弹起;声音具有能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通过声音的传播条件来想象得出,如果在月球表面,将会发生的实验现象.
 
23.(2016秋 江阴市校级月考)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 s﹣1)
介质
v/(m s﹣1)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
①  ②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为  m.
(3)真空中声速是  .
【考点】声速.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总结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气体、液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气体中的传声速度;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
(2)已知路程和传播的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速度的大小.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①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②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2)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1s,
由v=得海水深度:s=vt=1531m/s×1s=1531m;
(3)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声速是0m/s.
故答案为:(1)介质;温度;(2)1531;(3)0m/s.
【点评】分析此处考察声速的影响因素、回声测距的知识,考察学生读表、总结能力.
 
24.(2016秋 东莞市校级月考)在学习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60
1.02
F

100
0.76
G

80
H
尼龙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们找来了一些琴弦,其规格如右表所示:
(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研究.
(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表格中琴弦G的横截面积是  mm2.
(4)小雨在实验中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你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与  有关.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编号,然后分析答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松紧有关.
【解答】解:(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究.
(2)为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A、D、F进行研究.
(3)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与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可选编号为D、G、H的琴弦做实验,
编号为E的琴弦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应为0.76mm2.
(4)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旋动调音钮进行“调音”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也不同,据此可以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A、B、C;(2)A、D、F;(3)0.76;(4)控制变量;松紧程度.
【点评】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5.(2015秋 武川县校级期中)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离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定量思想;顺推法;声现象.
【分析】根据题意声音在2s内传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程加上汽车在2s内行驶的路程的和的一半即为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就为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
【解答】解: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vt=12m/s×2s=24m,
2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v′t=340m/s×2s=680m,
那么鸣笛时到高山的距离s″=(s+s′)=×(24m+680m)=352m,
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
s1=s″﹣s=352m﹣24m=328m.
答: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为328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考题.
 
五.解答题(共5小题)
26.(2014秋 连云港校级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小红和小刚一起做了下列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如果在月球上做同样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回答: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利用转换法将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不能.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27.表格中是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 s﹣1):
空气(0℃)
331
煤油(25℃)
1324
铜(棒)
3750
空气(15℃)
340
水(常温)
1500
大理石(棒)
3810
空气(25℃)
346
海水(25℃)
1531
铝(棒)
5000
请认真分析表格,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1)  ;
(2)  .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专题】声现象.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温度也是影响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
【解答】解:根据两次空气中的声速不同,得出结论:声速与温度有关.
根据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不同,得出结论: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液体次之,固体中最大.
故答案为:(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的中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大.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8.(2015秋 泰州校级月考)在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如果声呐系统发出的声音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6秒.求船所在位置处海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米/秒)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
【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沉船的时间:
t=×6s=3s,
由v=,
船所在位置处海的深度:
s=vt=1500m/s×3s=4500m.
答:船所在位置处海的深度为45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确定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29.(2013秋 兴化市校级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明同学参加了一次测量海底深度的活动,活动中测量人员测得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本次测量中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米?(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知道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利用s=vt求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
由v=得:
s=vt=1500m/s×4s=6000m.
答:超声波所通过的路程为60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题目要求,与求海深区别开.
 
30.某兴趣小组想估测铁路一段钢轨的长度,由于没有合适的刻度尺,所以未能如愿以偿.学习了声学知识后,想到了解决办法.
实验:小威在钢轨的一端敲击一下钢轨,小马在钢轨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
经查阅一些物质的声速如下:
物质
声速/m s﹣1
物质
声速/m s﹣1
空气
340

1750
海水
1531
钢铁
5200
请你帮他们算出这段钢轨的长度.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声音在空气与钢轨中的传播时间,两次声响相隔2s,然后解方程组求出钢轨的长度.
【解答】解:设钢轨的长度是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1==﹣﹣﹣﹣﹣﹣①,
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是t2==﹣﹣﹣﹣﹣﹣②,
声音在空气中需要时间比声音在钢轨中传播大2s,
即t1﹣t2=2s,
﹣=2s,
解得:s≈727.6m;
答:这段铁路长度为727.6m.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认真计算即可正确解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