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走进信息技术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走进信息技术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10-12 23:36:20

文档简介

第一课 走进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新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网络教室中的卫生和纪律等注意事项;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知识;通过设置计算机桌面背景等操作,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同时这节课也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节课,所以在这第一堂课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简单的使用计算机,而且也初步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来自不同的小学,教学条件以及家庭条件的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相差也较大,但是他们都有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以及乐于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并能举例生活中的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能够熟练说出并区别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外观组成;
初步了解Windows7操作系统,并能设置好自己的个性桌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课文内容,培养独立获取课文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始学教育,自觉培养良好的纪律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
通过举例信息技术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同时加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基本操作;始学教育。
教学难点:通过始学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中,以任务为主线,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并加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方法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与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准备:自我介绍.ppt、教学课件.ppt、小任务.doc、计算机硬件系统实物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观看幻灯片—教师的自我介绍,并从中找出教师的一些信息:姓名,年龄,爱好等等。此后邀请一两位学生做自我介绍。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信息。(设计意图:因为是第一节课,教师和学生都不认识,所以有必要通过自我介绍活跃一下气氛,同时也启发学生认识了信息。)
环节二、深入学习,探究新知
1、信息与信息技术
提出问题:大家平时私底下怎么称呼我们这个课程的呢?
学生回答:电脑课。
追问:为什么叫电脑课?
学生回答1:要使用电脑;
回答2:学习电脑的知识
……
提出要求:看一看教材的封面,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设计意图:为引出“信息和信息技术”做好铺垫,同时也为纠正学生不专业的术语。)
提出问题:什么是信息,什么又是信息技术?
布置任务:带着问题自学书本P3内容,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说一说”任务:请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所表达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一说天气、季节等信息。(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实例把抽象的信息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玩一玩”任务:“卧底”游戏——邀请4位学生A、B、C、D,老师将学生E的名字告诉A、B、C,但是将F的名字告诉D。A、B、C、D根据各自所得的名字信息讲出这个人的各项特点,最后全班同学找到“卧底”D这位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游戏把抽象地信息技术概念具体化。)
3、信息技术的传递
提出问题:大家都应该打过电话,那大家有没有想过通过电话,将声音传达给对方,这是怎么实现的呢?需要什么技术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引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要求学生列举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允许学生参阅课本,借助网络完成,最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4、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布置任务: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书本或者网络完成。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在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字。
2)从网络教室中的计算机外观来看,计算机一般包括哪些设备。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
4)例举常见计算机类型?想象一下未来的新型计算机,自己构想一下想要一台什么样的计算机,什么样的外观,拥有什么样的功能。
学生讨论研究完成任务之后上交到教师机,教师挑选一个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修改错误之处。在讲解的同时可以展示一些实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教师提供实物展示让学生看一看,使学生对硬件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5、计算机桌面背景设置
要求学生观察自己计算机的桌面,是否与小学所用的计算机一样。以此引出Windows 7操作系统。(设计意图:回顾小学学习到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回忆Windows XP的操作界面。)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更换计算机桌面背景。
学生可以借助书本,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完成桌面背景设置。
拓展任务:较早完成任务的同学上网搜索喜爱的壁纸,下载后设置为计算机的桌面背景。(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将本课的知识点落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有差异,所以采用了分层教学。)
环节三、始业教育
“动一动”任务:“网络教室是我家,干净美丽靠大家”,根据这一主题每个小组设计网络教室使用奖惩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设计奖惩方案并上交教师机。
教师挑出比较设计的比较好的一份奖惩方案展示给大家看,并告知以后每次使用网络教室老师都会按此办法对每个小组进行加减分,每个月评出最优小组进行奖励,最差小组进行惩罚。(设计意图:始学教育对学生今后在网络教室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出谋划策,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环节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设计意图:通过问答式梳理所学知识要点,加深记忆的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了多个小任务,通过学生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来到达教学目标。七年级的学生积极能动性比较好,而且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有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都能积极参与到各自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这能培养学生要成和同伴相互帮助合作完成任务的良好学习意识。这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比较难掌控时间,这就考验教师综合把握课堂的能力了。始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以后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在第一节课中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件20张PPT。第一课 走进信息技术 自我介绍信息包括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处理的消息、情报和知识等内容。简单来说,信息指有用的消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室人们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技术简单来说,信息技术就是一切和信息有关的技术二、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信息用眼睛——颜色、厚度
用 手——质地
用鼻子——味道
显微镜——微观世界看一看从下列图片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卧底游戏三、信息的传递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获取信息的?古代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四、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PAD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五、桌面背景的设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