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2.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21cnjy.com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
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
4.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21教育网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D.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5.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在国际舞台上体现这一声音的历史事件有( )www-2-1-cnjy-com
①1948年马歇尔计划提出
②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③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1967年欧共体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7.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包括(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
C. ①②④ D.①③④
8.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材料中的“危机”( )
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
B.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
C.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D.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9.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
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
10.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下列说法符合材料的有( )21*cnjy*com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②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③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1.《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www.21-cn-jy.com
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12.有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其意在说明2-1-c-n-j-y
A.“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
B.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其渐进性
C.小国也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13.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14.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B. 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C. 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D. 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15.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16.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 )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17.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
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
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
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18.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来源:21cnj*y.co*m】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19.2012年2月22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 )21·世纪*教育网
A.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
C.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
D.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
20.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C.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
21.1964 年6 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21*cnjy*com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2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
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
23.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24.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25.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值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
?
欧洲共同体国家
美国
经互会国家
亚太地区国家
1960
20
53
11
13
1982年
52
40
13
23
据上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
A.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B.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
C.亚太地区尚未吸收科技革命成果????????D.新兴工业国兴起缩小了南北差距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2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又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21·cn·jy·com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版权所有:21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听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二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学习卡片。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卡片一:
请回答:
(1)请把卡片一中A、B 两处补充完整。(2分)
(2)根据卡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4分)
(3)根据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2)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4分)
28.(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材料三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 《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12分)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6分)
(3)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4分)
(4)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两极”走向“多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1·c·n·j·y
人教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出处:21教育名师】
1.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答案】A
【解析】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根源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A项正确;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发展,但是五极论还是六极论中所占得比例较小,故B项错误;无论三级论,五极论还是六极论,美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当今国际格局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并没有瓦解,故D项错误。
2.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www.21-cn-jy.com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日本对侵华战争的正视与反省,故排除含有第④项的A、C、D三项,选择B项。
3.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
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运动,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反对集团政策”可知此应为兴起于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该运动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政策,故A项中“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的表述错误;C项应为欧洲共同体,故排除;迄今,中国仍未成为不结盟运动的一员,故排除D项;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故本题应选B项。
4.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中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D.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答案】D
【解析】二战后的欧洲各国实力大减,所以任何一个单独的欧洲国家都不可能与美苏对抗,所以欧洲必须走联合之路,故A项错误。B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全面,所以排除B项。C项是无关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强,故本题答案选D项。21教育网
5.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答案】C
【解析】1995年,世贸组织已经建立,A项在时间上被排除;B项“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但两图相比,美国的贸易量并未增加;左右两幅图都反映了多极化趋势,D项排除。要注意左右两幅图相比,亚洲发展中国家、日本所占贸易份额明显增加,这正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体现。故答案选C。21·cn·jy·com
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在国际舞台上体现这一声音的历史事件有( )
①1948年马歇尔计划提出
②1951年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
③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1967年欧共体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表明戴高乐主张欧洲应该摆脱美国的控制,而①③都是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的产物,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欧共体成立,体现了欧洲走向一体化,这是欧洲联合自强,摆脱美国控制的表现,故C项正确。
7.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包括(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
C. 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二战以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建立欧洲共同体,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逐渐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兴起;“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不符合史实;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合题意。所以应选C。2-1-c-n-j-y
8.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材料中的“危机”( )
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
B.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
C.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D.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巴导弹危机,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和“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可知是指古巴导弹危机,联系所学,古巴导弹危机险些战争再起,可见美苏争霸中世纪形势瞬息万变,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9.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21*cnjy*com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
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
【答案】A
【解析】此题属于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层次,学生对知识概念的再认再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基础知识,可得出军事上两极指美苏,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经济上三级指美国、西欧和日本,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政治上的五级不一而足,有一种说法指的是美、俄、西欧、日、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结合“20世纪70年代”,排除B、C、D,选择A。
10.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下列说法符合材料的有( )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②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③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
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欧盟建立于1993年,由此排除②,故本题选B。
11.《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到欧洲》指出:“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英国却采取抵制和不介入的立场。”但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
B.英国霸主地位丧失,不得不依附法、德
C.欧洲一体化动摇了英国传统的大国地位
D.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英、德和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在法国、德国设计出欧洲共同体这样一种制度性创新方式来振兴本国经济的时候”可以得出,英国从抵制欧共体到加入欧共体的主要原因是参与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其重整大国地位。所以答案选A。
12.有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其意在说明
A.“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
B.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其渐进性
C.小国也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中可以看出,“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所以答案选A。
13.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答案】C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
14.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B. 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C. 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D. 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力量的崛起与衰落。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这需要一个过程;欧洲的崛起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美国仍是大国。
15.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认为:“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这里的“群雄竞起”
A.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所谓的“群雄”指的是 “一超多强”,即“一超”指美国,“多强”包括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时美苏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故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故排除B项;“一超多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故C项正确;“群雄竞起”不可能促进政治一体化,故D项说法不正确。
16.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 )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答案】D
【解析】A项“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说法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孤立主义;B项“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说法错误;C项迷惑性大,易错选,因二战后,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创立单极世界,但此题并没有体现;从这个矛盾的心态,可以看出美国理想上主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推广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容许别国干预美国内政,又证明了现实的美国并不完美,就是这么种矛盾心态。故D项正确。2·1·c·n·j·y
17.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21*cnjy*com
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
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
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
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阵营,无论从目标还是从现实来说,都不可能通过它来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以维护世界和平和民族独立为宗旨,不可能形成新的军事集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信息可知,它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但是没有直接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故D项错误。
18.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信息“1974年”“欧共体”“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可知西欧国家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是欧盟的成立,排除A;资本主义阵营尚未瓦解,B项排除;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C项排除。故选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2012年2月22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西田恒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没变,但在该过程中,成为任期更长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也是选项之一。这表明日本( )
A.愿为世界和平发展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
C.视联合国安理会为其未来发展的根基
D.国家理想被无情地掣肘于国际歧视
【答案】B
【解析】日本是为寻求自身利益,并不是为发展世界和平,排除A;20世纪80年代日本随着实力的增强,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包括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从材料来看,这一目标当前难以实现,即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难以乐观其成,故B为正确答案;C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日本也不会确立这样的政策;D项不符合史实,国际社会不存在对日本的歧视。
20.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C.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中可以看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故C项正确;A项错误,美国霸权地位被削弱,但没有终结;从材料“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中看出B项错误;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21.1964 年6 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来源:21cnj*y.co*m】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可知法国推行独立外交,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法国的外交政策,不能以此说明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法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一致,并不能由此说明法国与美国的决裂,故D项错误。
2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
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
【答案】D
【解析】“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不能体现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要求,故A项错误;“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不能代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企图吸纳苏联及东欧各国,故B项错误;“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可知德国是想改善同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但并未体现出谋求统一,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因而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多极化趋势的影响,故D项正确。
23.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
A.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B.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日本、德国的崛起,使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受的到,反应了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美国的经济一直领先于德日,故B项错误;美元始终是国际通用货币,故C项错误;美国在战后一度对德日扶持,但到了70年代,美国已经不再扶植德日,故D项错误。
24.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B.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D.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另外的选择”“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可知作者描述的现象是“不结盟运动”不和任何大国结盟。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没有从根本上否定雅尔塔体系,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与材料“另外的选择”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故D项错误。
25.据统计,若以国民生产总值为100,下列国家或区域集团组织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60年后的变化如下表
?
欧洲共同体国家
美国
经互会国家
亚太地区国家
1960
20
53
11
13
1982年
52
40
13
23
据上表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
A.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B.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加强
C.亚太地区尚未吸收科技革命成果????????D.新兴工业国兴起缩小了南北差距
【答案】A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960年美国一家独大,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表中其他国家和区域组织,而1982年欧共体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美国,亚太地区国家同美国的差距在缩小,说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遭到冲击,世界经济格局明显向多极化发展,故A项正确;由于两极格局的存在,东西方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并不强,故B项错误;二战后亚太地区某些国家吸收了科技革命成果,故C项错误;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南北差距在逐渐扩大,故D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2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又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听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二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三表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答案】(1)核心是反对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2分)
(2)原因:受1973年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日本、西欧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等。(6分)21cnjy.com
(3)表明美国对外采取强硬政策,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2分)
【解析】(1)根据材料“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又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的自由民族’”可以概括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反对苏联,称霸世界。【版权所有:21教育】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可以总结出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其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来探寻,日本、西欧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受1973年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等。
(3)根据材料“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这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可以判断出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为强硬,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学习卡片。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卡片一:
请回答:
(1)请把卡片一中A、B 两处补充完整。(2分)
(2)根据卡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4分)
(3)根据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2)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4分)
【答案】(1)补充:杜鲁门主义、华沙条约组织(2分)
(2)力量:第三世界国家,西欧,日本,中国(4分)
(3)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4)认识: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展。(4分,两点即可)21·世纪*教育网
【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取得了世界的霸主的地位,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也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为了对抗北约,苏联于1955年组织成了华约组织,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2)本题考查了学生观察图表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随着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西欧和日本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力量,形成了美欧日三组鼎立的局面;“乔的笑”反映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情况,体现了中国的崛起。
(3)由卡片三的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有两极格局结束,但并没有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格局,而是形成了以俄罗斯、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代表的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在各个层面上形成了与美国相抗衡的局面,表现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加强。
(4)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和苏联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构建起了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了两极格局,但在两极格局之下,西欧、日本经济的复苏和第三世界国家民族主义的觉醒都形成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美国极力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但以俄罗斯、西欧、日本、中国等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崛起使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28.(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李帆《韦伯学说与美国的中国研究》
材料三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 《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12分)
(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导致“永久性变化”的要素?(6分)
(3)据材料三,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4分)www-2-1-cnjy-com
(4)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两极”走向“多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答案】(1)霍布斯鲍姆的论断符合实际。(2分)
理由:19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落空。(2分)
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要素: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政治方面,新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军事方面:近代海军等;思想方面: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3)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2分)
分析: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为苏联的扩张。(2分)
(4)表现: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形成而为重要一极;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对任意2点可给2分,共2分)
经济上为区域经济组织兴起:欧共体形成;东盟产生。(答对任意1点可给2分)
影响:政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经济上,西欧、日本崛起,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三世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对任意2点可给2分,此问满分为2分)
【解析】(1)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霍布斯鲍姆的论断是“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根据所学19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知道,这一论断符合实际。理由:由所学可知,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使得欧洲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资本输出场所);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主导地位。所以说上述“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的论断是符合实际的。
欧洲中心论者的预言是“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预言落空了。理由: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英法等老的工业国家相对落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进一步衰落;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美国成为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的中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发展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20世纪不再是欧洲的世纪了。
(2)要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述时间为中国近代,这一时期面对西方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的“永久性变化”应该是近代化,其主要要素应该是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新因素。结合所学可以知道,经济方面,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方面,新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科技教育方面,通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等等因素大大增加;军事方面:近代海军建立等;思想方面:通过向西方学习和新文化运动等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社会生活方面:体现近代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随着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
(3)观点:要求“据材料三归纳”,由材料三中的“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等信息可以得出美国学者的观点是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分析: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为苏联的扩张。
(4)表现:结合题目要求,所回答的表现时间为20世纪60、70年代,还有就是要求回答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政治上,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形成为重要一极;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经济上为区域经济组织兴起:欧共体形成;东盟产生。影响:需要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回答即可。由所学可以知道,多极化的出现,在政治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在经济上,西欧、日本崛起,使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第三世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