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服装我做主》教案
教材分析:
服装的产生,首先是出于御寒、蔽体的实用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不断地加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春期都希望自己的衣着美观漂亮。本课的学习,应起到逐渐提高中学生对“美”的认识的作用,让他们不但懂得服饰应合身得体,更懂得怎样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美的愿望,表达自己的个性。
本课从学生校服的满意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学生校服,关注服装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校园服装的功能及色彩搭配的原理、设计图的绘制技法,以达到关注生活、关心校园文化的目的。通过学习与训练,学生的审美水平能够得到提升,设计意识能得到发展,能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体现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服装设计实践和服装展策划实施活动,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能运用所学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学生装小样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体现学生装色彩搭配与款式设计的实用与美观的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服装走台视频等。
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各种笔或水彩颜料、各色布或彩纸、各种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与学生讨论“我的服装我做主”这一话题,引出课题。
2、请数名穿不同款式的同学进行服装表演,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内容。
1、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服装时你如何选择?服装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装应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我们学校的校服设计的怎样?你有什么改进的建议?
2、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服装设计作品。
3、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要从整体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服装的轮廓,要与着装者的职业和身份相适应。
(2)服装的色彩设计: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与着装者的职业和身份相适应。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有:同种色搭配、邻近色搭配、对比色搭配。
(3)服装的面料选择:要考虑环境和季节。
三、随堂欣赏。
1、播放图片,指导学生欣赏服装设计效果图。
2、播放欣赏的同时,强调学生装的色彩搭配与款式设计的要点。
四、设计实践。
指导学生进行学生装设计,要求如下:
1、每人以自己喜欢的彩笔等工具,绘制完成一组学生装效果图——包括男装、女装各一件。
2、用铅笔画设计草图,用彩色水笔或其它彩笔着色完成。
3、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进行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五、作业展评。
1、作业完成后,组织展评活动。
2、展评流程:学生将完成的作业贴上展示板(或借助投影仪展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提出修改建议。
课件14张PPT。我的服装我做主1234567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觉得设计学生装有哪些注意点? 款式:特点(简洁流畅、朴实大方、活泼新颖)如制服式学生装、运动式学生装、休闲装等。 制服式学生装运动式学生装休闲装色彩:稳重明快、清新柔和。同类色搭配:可以选用同一色系,但明度、纯度上稍有一些变化的色彩。邻近色搭配:选用色环中邻近的色彩搭配,如黄色可以搭配橘黄、橘红等色。色彩和谐中带有一份活跃。对比色搭配:色彩效果对比强烈、耀目,搭配时注意色彩面积的大小比例不同、色彩的纯度不同、或色彩中出现黑色,这样搭配才会和谐。服装色彩搭配小窍门 再选搭配色先定主体色最后填点缀色面料
学生装的面料应具有舒适柔软,吸湿透气,耐脏耐磨的特点和功能。学生装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生装的设计要兼备美观性和实用性 绘法
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手法材料拼贴法水粉画法
水彩画法
铅笔淡彩法
勾线填彩法
线描法
钢笔素描法手绘法材料拼贴法关注校园文化 追求高雅品味 穿出青春特色 体现时代风貌 结束语:课件10张PPT。 中国服装发展史关于服装服装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服装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品,而且形象的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原始的服装远古时代的服装主要以兽皮,树叶,草等作为主要材料,其服饰的主要目的是遮羞,服装并不主要是用来取暖的。当然,当时人对于服装的美的要求并不高。
夏商周时代的服装这个时代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服装文化也得到发展。服装的衣料有麻布、葛布、蚕丝及毛织品,纺织技术已有平纹、斜纹、绞扭、缠绕等织法, 服装的样式也不断丰富。同时,服装穿着的差异也反映出社会地位的差异。秦汉时代 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代,国家昌盛,社会经济发达。随着丝绸业的兴盛,以丝绸为主的服装兴起,并在达官贵族中盛行起来。同时服装的样式和色彩也不断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断提升。隋唐时代隋唐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民族融合加速,北方的少数名族和中原汉族融合,服装也发生着变化,少数名族的服饰,如胡服在中原流行开来。此外,在开放的社会风气下,开始出现一些宽胸的服装,唐朝时代,无论男女都很爱美,他们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服装的发展,推动当时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与繁荣。
两宋时代宋代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明清时代 明清时代,商品棉不断发展,棉作为使用最为普遍的生活服装材料。清代时期,服装大部分是按统治者的意思去设计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实用性,因此清朝的服饰比元朝的服饰好不到哪里去。满清时期应该算是中国服装最黑暗的时期 。该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以长袍、马褂为主。而普通妇女服装的材料和装饰被国家强制限定,服装极为单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清代服装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近代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服装打破了清朝的枷锁,服装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民国时期的服装通过学习西方的服装先进之处,并不断创新,创造出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服饰:中山服、旗袍。中山服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在任何场合穿上都显得庄重而不死板 ,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而旗袍的设计更加凸显了中华女性的的身材之美。这些服装在当今时代仍然很受欢迎,对中国服装的影响也颇为深远。改革开放后到如今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生活日益精彩。改革开放带来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条件,中国的服装发展冲出了历史禁锢,迈向自由化、个性化、审美化。服装形制、色彩、质料多彩多姿,变化万千。西方服装形制融入了人们日常服装。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服装有所复兴。现代人审美观念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