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创建数据表 课件+教案+素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课 创建数据表 课件+教案+素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10-13 05:52:45

文档简介

第十三课 创建数据表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创建数据表》课程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Excel表格是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中重要的一个成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功能,认识Excel,认识工作簿、工作表,通过完善表格数据学会在Excel中输入与修改数据。新教材改版以后,Excel相关内容从八年级教材转移到了七年上册。虽然前有第二单元Word相关内容作为基础,方便认识和知识迁移,但学生对excel的认识从未有过,不可否认,excel学习对学生在认知和操作层面,特别是逻辑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是第一课,教学内容上的难度不宜过高,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是针对实际问题的输入过程,了解并熟悉Excel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作为00后出生的一代,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率非常的高,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系统学习了相应年级的信息技术内容。但从学期初的调查来看,很多内容都记忆十分模糊。整体七年级的学生非常的活泼,乐于探究和尝试,但往往又存在依赖老师讲解,“拨一拨动一动”的矛盾心理。因此要在课堂上尽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明确任务是什么,让他们能自主一步一步往下探究。
上一个单元中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因此在Excel的界面介绍不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只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即可,每一部分具体如何使用可在以后的教学中碰到一处讲解一处。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动手实践的美好愿望,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2、Excel窗口界面的介绍
3、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的区别
4、在工作中能使用“自动填充”
5、在Excel中能进行数据输入及修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比较、实际感觉等方法认识电子表格,提高学习电子表格的兴趣
2、 以讲授,探究引导 等方面,进行常规知识的学习
3、 以任务驱动,来进行技能的学习
4、 以简答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及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电子表格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2、通过创建数据表,初步体验 Excel数据处理的能力,从中感悟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1、观看“雾霾”相关新闻
2、同学们,今年来“雾霾”这个词是不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见了,我们在听天气预报时,也经常会听到“雾霾”这个词,今天,我们将通过excel数据,来对我们身边的雾霾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3、我们处理数据一般用excel软件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数据,并由此慢慢接触excel。
现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在课堂上渗入保护环境的相关认知非常重要。
二、
自主学习、初识Excel
自主学习
原来EXCEL是这副摸样啊,下面请同学们和他来个亲密接触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55页,结合书本和打开的软件来认识一下界面上的各个名称。
2、 课题: Excel能帮助我们快速的算出来,它是个专业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 初识Excel
(作文本来比喻)
教师讲解一个EXCEL就是一个工作簿,标题栏显示的就是工作簿的名称,里面有几个工作表?对比以前学习过的WORD有什么区别吗?
对,EXCEL是一张表格,里面的格子我们叫单元格,老师把工作簿比喻成这本大作文本,整个本子就是一个工作簿,里面的每一页就是工作表,方格子就是单元格。活动中通过老师点击相对应的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来明确这个概念。(比喻形象生动突出重点)
4、练习1、请大家通过看书和对照软件,了解Excel的界面特点和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并操作,完成老师给出“课堂练习”中“考一考”数据表中的问题:
1、这个工作簿叫什么名字?
2、它有几个工作表?当前工作表叫什么名字?
3、黄色单元格所在的行号、列号各是什么?这个单元格地址是什么?你能说说单元格是怎么命名的吗?
4、绿色区域单元格该怎么表示?
以上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Excel的窗口界面组成,并初步感受此软件,教师讲解相关基本概念,为接下来Excel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三、根据需要创建一张数据表
空气质量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工作簿中插入一张新的工作表:空气质量对照表(参考下发的空气质量对照表图片)并把数据输入工作表中
学生对照下发的空气质量对,输入数据照表图片
让学生体验插入工作表、excel数据输入操作;并对空气质量指数有一定的了解
四、
突破难点
探究技巧
同学们考虑一下,如果在单元格中输入数字序号1、2、3等,对于数据量小的话可以人工完成,假如现在数据有几百条,那我们还用这种一一录入的方法吗?在Excel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呢? 为便于数据分析,数据表中一般都会增加一个“序号”列,Excel提供了一种比较方便的数据输入方法:自动填充。并演示自动填充操作过程:填充句柄讲解。选定一个单元格,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在单元格右下方有一个小黑方块,这就是填充句柄。(填充句柄实现数据自动填充)
根据“12月6日海宁硖石街道空气质量实时情况”眼熟自动填充数据
请同学们说说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数据填充的实例有哪些
3、完成“数据填充”工作表。(忘记操作同学可参考视频)
(1)、你能在A列快速输入1-100吗?
(2)、你能在B列快速输入100以内的奇数吗?
(3)、除些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可以自动填充呢
学生惊讶、兴奋
学生操作;
我的发现:有规律的数字、偶数、奇数、月份,星期都可以自动填充。
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后从学生暴露的问题中,教师引导解决,避免了枯燥的教师讲解新知识的模式。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先展示“时间”的自动填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学生怀着一种神秘感和跃跃欲试的欲望投入到“探一探”数据表操作环节。
五、知识巩固
完成“练一练”中相关问题并完成“自我检查及评价表”
学生巩固知识
再一次强化知识点,让学生掌握更牢固
六、展示作品
总结提升
1、 根据板书,梳理新知
2、这节课,通过学习,你发现什么了吗?目前的我们身边的空气质量是否污染严重?
3、最近海宁的空气质量指数怎样?
4、同学们要意识到空气污染的情况并有意识的保护环境
根据教师总结、思考
知识点的回顾,也升华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合理作息、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创建数据表
1、最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
2、相关概念: 工作簿 工作表 单元格(列标+行标)
3、数据录入的方式:复制 手工 自动填充
5、教学反思:
1、 引入到主题所花的时间过长,过慢,且引入的事例不是很贴切本课的主题。
2、环节二“初识Excel”,在讲解中,老师没能很好的体现出,Excel软件比其他软件在数据处理上的优势。
3在“探一探”数据表自动填充环节,时间都点赶,从整节课来讲,在引入环节适当的快点,为后面的环节留下多一点的时间!
4最后总结,情感目标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升华!目前还在考虑该如何使这节课的情感目的,“保护环境、防止雾霾”得到升华。
课件9张PPT。13 创建数据表练习一:通过看书和对照软件,了解Excel的界面特点和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概念。
学习指南:在课本55页有详细的介绍哦!想一想:一个安装在电脑里的软件,我们一般可以在哪里找到它的身影?Health一个Excel文件称为一个工作薄,文件名为“课堂练习”一个工作簿默认三张工作表,当前的工作表叫“考一考”每个单元格都其固定的地址,B2代表B列第二个单元格。单元格区域,D2:E3表示从D2到E3间的4个单元格。二、根据需要创建一张数据表
工作表名:空气质量对照表练习二:创建一张数据表
练习三:为数据增加标题
(标题为:空气质量对照表)三、探究技巧要求:1、在数据上方增加一行 2、输入标题
知识链接:增加行/列方法:选中相应的行标/列标,右击鼠标试试,你会找到答案的,也可参考书本P56页。三、探究技巧 有些同学认为,序号用手工输入照样很方便,不必要用自动填充功能。你觉得自动填充与手工输入相比有何优势所在? 1、你能在H列快速输入1-100吗?
2、你能在I列快速输入100以内的奇数吗?
3、以下功课表中你觉得哪些内容可以自动填充?
4、除些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可以自动填充呢?(学习指南:可参考书本P57页“日积月累”)练习四:完成“课堂练习.xls”工作簿中的“探一探”工作表
1、最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
2、相关概念: 工作簿 工作表 单元格(列标+行标)
3、数据录入的方式:复制 手工 自动填充四、小节本节课所学我们了解了杭州的和我们自己海宁硖石街道的空气质量数据
XX学校七年级同学为了得到浙江省各地区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调查,请你们帮助他们完善数据表。(课堂练习——练一练)五、练(巩固所学)练习五:作品提交:把“课堂练习.xls”工作簿改为自己的姓名后提交。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