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俄罗斯(第二课时)(课件13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 俄罗斯(第二课时)(课件13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13 10:31:45

文档简介

《俄罗斯》第二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一节《日本》以及《俄罗斯》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也具备了学习国家的自然环境这些总论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能力都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在了解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地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的工业类型充分利用地图学习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启发学生思考俄罗斯交通的发达以及主要的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交通特点和城市分布的规律,学会分析地形、资源、交通运输和城市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第二课时 效果分析
初中生学习地理往往是凭兴趣、看情绪,如果能在上课之初就激发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俄罗斯第二课时”这节课,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述学生很快就会昏昏欲睡,因为俄罗斯的知识点太多了,地名又不好读和记。我上课开始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识记,学生立刻就激动起来,我就顺势加以引导,这节课效果格外好。
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除了要针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还要想办法提学生喜欢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比如,我在讲“俄罗斯”的时候,教材上说道:“2010年石油、天然气出口的收入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50%以上”,我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对俄罗斯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学生立刻就联想到当前乌克兰危机、俄罗斯经济等话题,兴高采烈地和我讨论起来。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导入和提问这两个环节,我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认真揣摩教学技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喜欢地理,爱学地理,会学地理。
最后教师小结全课,对全文进行点评。
我认为本节课,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1、对于一些开放性强的问题,没有很好组织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2、进行分组讨论时,没有引导、启发学生很好地对课题展开深层次的去探究、分析,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个性发展。
本课的改进措施主要有:
1、在上课前让学生多积累、收集相关材料,了解与课本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对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2、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挖掘、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并积极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对于学生自己很难理解的课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去学习,而不是随意放手让学生去探讨、合作,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俄罗斯》第二课时课后反思
课 题
俄罗斯 第二课时
时 间
2016.4
教 者
冯宜燕








让学生在了解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地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的工业类型。充分利用地图学习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启发学生思考俄罗斯交通的发达以及主要的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交通特点和城市分布的规律,学会分析地形、资源、交通运输和城市等.




1.课堂教学中注重评价手段运用。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被老师问题和同学的回答深深吸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注意了学科整合。用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注重课外拓展。学以致用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开阔视野。
4.不足:而在讲解“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这一问题时,给学生思考时间太少,这个结论的得出有一种硬塞给学生的感觉。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广,发言的积极性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每当碰到,我的提问学生比较难独立回答时,我都提醒学生讨论,争取得出最佳的答案。当学生把问题的答案展示出来时,往往准确率比较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就可以得到提高。


俄罗斯这节课教材从自然资源入手,讲述工业,自然合理,由交通特点进而引出主要城市。
重点及难点部分主要分析工业区分布及特点。
《俄罗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
?2.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方面的特点。
?难点: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俄罗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俄罗斯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俄罗斯是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传统的欧洲国家。它的地形高原、山地和平原为主,气候寒冷,那么它的资源、工业和交通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俄罗斯来认识它吧。出示幻灯片:课题及教学目标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
?一: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工业特点
?教师出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询问学生:观察地图,分析一下俄罗斯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教师:一般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达。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主要形成了四大工业区,读图认识四大工业区,了解它们的主要工业部门,思考这些工业区和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在图上认识四大工业区及主要的工业部门,并完成同步44页第四题连线题。
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工业区都是分布在靠近矿产资源的地区,工业部门的分布与周围的矿产资源关系密切,比如乌拉尔工业区周边分布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铝土、铜等,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就主要包括石油、钢铁、机械等。
?教师:可见,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常常成为工业区的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其他工业部门。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让学生了解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更重要是认识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对其对工业的影响,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让学生清楚俄罗斯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体会因地制宜的经济观。
?二:分析俄罗斯交通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师承转:出示俄罗斯交通部门客运及货运柱状图,分析俄罗斯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交通状态如何?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引出俄罗斯的交通。
教师:观察俄罗斯交通分布,找出俄罗斯主要的交通方式及交通特点。
?学生自学后回答:铁路、公路、航空、内河与海洋和管道运输。
?学生:客运主要以铁路和公管路运输为主,货运主要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
教师:俄罗斯的交通运输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俄罗斯交通发达,但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南部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教师引导:阅读课本67页的阅读,认识亚欧大陆桥
?设计意图:本情境主要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俄罗斯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加深学生对俄罗斯交通运输方式与该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分布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特点,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俄罗斯工业及经济的影响,重点学习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分析了俄罗斯交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关系。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
课件13张PPT。第二节 俄罗斯第二课时 资源与交通1、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阅读课本65页,认识俄罗斯丰富的资源。俄罗斯森林资源分布Page ? 4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圣彼得堡工业区
石油化学、造船、电子、造纸和航空航天等工业发达莫斯科工业区
这里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等乌拉尔工业区
钢铁、机械、石油和军事工业为主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主要工业部门有 煤炭、石油、钢铁、冶金、机械等。资源与工业Page ? 6返回目录下一页请点击阴影部分思考:俄罗斯的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地区2、横贯东西的交通阅读课本66页,认识俄罗斯门类齐全的交通运输。思考: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
铁路分布有什么不同?欧洲部分铁路网比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铁路网稀疏,集中分布在比较温暖的南部地区。Page ? 10返回目录请点击上方图片认识西伯利亚大铁路及主要城市AAACABD课堂小结:1、俄罗斯矿产资源 ,种类 。
2、俄罗斯工业以 为主, 发展迟缓。
3、 俄罗斯的四大工业区是 、 、 、 、 。
4、俄罗斯的铁路欧洲部分 ,以 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是 。
5、俄罗斯的首都是 ,全国第二大城市是 ,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是 ,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口是 。丰富齐全重工业轻工业圣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密集莫斯科稀疏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俄罗斯》第二课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工业部门特点及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本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的关系。
?2.利用地图归纳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方面的特点。
?难点: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俄罗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及交通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在了解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地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发展的工业类型。充分利用地图学习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启发学生思考俄罗斯交通的发达以及主要的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交通特点和城市分布的规律,学会分析地形、资源、交通运输和城市等.
《俄罗斯》第二课时 观课记录
孙宜谦:
地理课标给《俄罗斯》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俄罗斯主要工业区及交通特点”,难点是“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冯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宗玉彬:
冯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片、地图分析 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金广启:
学生自主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冯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首先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 ,边读边思。在学生自学时,冯老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 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重点讲述做好准备。
王振华:
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在学生自学时,周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个别询问,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学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刘晓华:
冯老师这节课重点突出,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了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符合现代教育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知识要点细节化,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会知识点,记住城市名称并会分析铁路分布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地理的能力,课堂效果很好。
《俄罗斯》第二课时评测练习
1、俄罗斯矿产资源 ,种类 。
2、俄罗斯工业以 为主, 发展迟缓。
3、 俄罗斯的四大工业区是 、 、 、 。
4、俄罗斯的铁路欧洲部分 ,以 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是 。
5、俄罗斯的首都是 ,全国第二大城市是 ,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是 ,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口是 。
6、思考:俄罗斯的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
《俄罗斯》第二课时 观课记录
孙宜谦:
地理课标给《俄罗斯》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俄罗斯主要工业区及交通特点”,难点是“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冯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宗玉彬:
冯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片、地图分析 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金广启:
学生自主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冯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首先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如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 ,边读边思。在学生自学时,冯老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 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重点讲述做好准备。
王振华:
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在学生自学时,周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个别询问,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学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刘晓华:
冯老师这节课重点突出,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了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符合现代教育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知识要点细节化,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会知识点,记住城市名称并会分析铁路分布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地理的能力,课堂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