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检测(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检测(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0-12 22:36:58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检测答题卷
10.7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21、(1)
(2)
(3)
22、(1)
(2)
23、
24、
25、
26、
27、
28、(1)
(2)
29、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30、
31、(1)
(2)
32、(1)
(2)
(3)
33、(1)
(2)
34、(1)
(2)
(3)
四、解答题(每空1分,共5分)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检测
10.7
(请同学们仔细审题,认真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小明在生活中意外地发现:向杯中加水到杯口时,还能再向杯中加少量的水,而水并不溢出。他想如果轻轻放入回形针,到底能放多少个呢?他估计应该放10枚左右吧。于是他找来一盒回形针做实验,并得到了答案。就“他估计应该放10枚左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张玲同学很喜欢科学课,她想要学好科学。你觉得最好的方法是(

A.
死记书本上的知识,且把书本上的知识奉为真理
B.
认真学习前人积累的一切科学知识
C.
学习科学知识并悉心体会过程,留心观察生活现象并探索原因
D.
探究身边的所有问题,并一定要问个为什么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9毫米=1.9×0.001=0.0019米
B.1.9毫米=1.9米×0.001=0.0019米
C.1.9毫米=1.9米×0.001米=0.0019米
D.1.9毫米=1.9×0.001米=0.0019米
4、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强台风鲇鱼于2016年9月27日登陆台湾花莲沿海
B.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T2火箭发射升空
C.
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
D.
雨后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5、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有任意一人体温是39.5

6、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皮肤病
B.防止试剂挥发
C.防止液体流出
D.防止试剂腐蚀胶头
7、在校运动会上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拉的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都有可能
8、用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结果是450.6mm,换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其结果应是(

A.45.06厘米
B.450.6厘米
C.45.1厘米
D.45厘米
9、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冰,但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10、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11、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摄氏度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A.
体温计示数降到35摄氏度
B.
体温计示数仍为37摄氏度
C.
体温计示数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无法读数
D.
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12、测量一块金属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量水和金属块总体积时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
)
A.大于实际体积
B.等于实际体积
C.小于实际体积
D.都有可能
13、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14、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①④⑤⑦⑩
C.①④⑤⑦⑧⑩
D.④⑤⑦⑧⑩
15、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
16、灰雁栖息在沼泽地,它们的巢比较简陋,孵化前有些卵会滚出巢,但灰雁总能设法将卵滚回去。请根据如下实验记录,分析灰雁依据什么识别自己的卵(

编号
模型卵的特点
灰雁的反应
1
形状大小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2
形状大小、颜色与灰雁卵相同
不弄回巢中
3
形状大小、颜色、褐色斑点与灰雁卵相同
弄回巢中
4
带褐色斑点的方块
弄回巢中
A.形状大小
B.形状大小和颜色
C.形状大小、颜色和褐色斑点
D.褐色斑点
17、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时,把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矩形纸条紧包在圆柱体外面,但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作为周长。如此测量出的圆周长(

A.因为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为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为实验方法错误,偏大偏小都有可能
D.试验方法没有错误
18、如右图,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体温计做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
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
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C.
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D.
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19、为了探究“磁铁受热时磁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如何变化”的问题,小良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大头针,用酒精灯加热磁铁一段时间,大头针纷纷落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加热可以使磁铁磁性减弱
B.
加热不影响磁铁的磁性
C.
加热可使磁铁磁性增强
D.
大头针落下是由于磁铁受热膨胀
20、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cm,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cm,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8cm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
20℃
B.
32℃
C.
24℃
D.
36℃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21、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

cm

(2)图乙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此时它指示的温度

℃。
(3)图丙是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该量筒的量程是
ml,小石块的体积
为 
cm3。
22、完成下列换算
(1)120厘米=______纳米
(2)600毫升
=_______米3
23、初一学生小科今年13岁,身高156
,今天早餐她吃了质量为60
的鸡蛋一只,体积为200
鲜牛奶一包。(全部填单位)
24、有一天早晨,李明照例测量体温后,用力甩了甩就顺手将体温计放在客厅的桌子上
傍晚回到家,他注意到体温计的读数为35.5℃,他以此判断当天的最高气温是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35.5℃,他的理由是

25、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科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进行填空。
(1)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

(2)准确量取50mL的水需要的仪器是

26、小台和小州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脚印长度与人的身高时,统计了整个班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人的身高大概是脚印长度的7倍左右。某罪犯在现场留下的脚印经过测量,它的长度是23.5厘米,则侦测人员利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是    ,该罪犯的身高大约是     。
27、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30mL的盐酸,应取
mL的量筒,当向量筒里放入一个小木块,刚好有一半进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为36mL,则木块的体积是
dm3,且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28、某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
(填“高”或“低”)。
2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则实际温度是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30、小明同学对“加热时,试管接触到酒精灯灯芯易引起破裂”总有些怀疑。为此,老师为他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如右图A),约1S后取出,观察到与外焰接触处的火柴已经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
实验2:取一根铜棒,把它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连接在一个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上(如右图B),先使指针处在中间,然后在铜棒上放一块冰,观察到指针向右偏转。
“实验
1”说明外焰的温度

“实验2”说明一般物体有
的性质;
由这两个实验,小明同学很快领悟了其中的道理:酒精灯灯芯处温度
,当烧热的试管突然接触灯芯时,因剧烈
,便导致试管破裂。
31、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想对此进行研究,得到爸爸的支持,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dB是声强的单位,数值越大,声音越响。)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测量结果如下表:
水温℃
21
40
60
70
80
85
90
95
M
声强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泡产生
少量气泡上升
上升气泡增多
大量气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沸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请填写表格中M的数据是     ,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响度最大。
⑵当时他们是在如乙图中所示的气温下进行实验的,则当时气温应该读作           。该实验估计是在     (填暑假或寒假)完成的。
32、小强为了探究“花生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每组种子数目相等、大小相同,均有发芽能力)。
组号
空气
水分
光照
温度/℃

充足
适宜
光照下
20

充足
干燥
黑暗中
20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0

充足
适宜
黑暗中
20

缺乏
适宜
黑暗中
20
(1)如果要验证“花生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照”的假设。应选择哪两组进行比较(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③④
(2)若设置②④实验组,则实验要验证的假设为
(3)若一周后,①④组能萌发,其余组不萌发,则实验的结论为

33、小明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时,看见温度计的示数渐渐上升.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水沸腾前,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
由此他提出了下列几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
【猜想2】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
【猜想3】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猜想4】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
(1)指出图甲的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2)他纠正错误后认真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验证了猜想      
34、《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柯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柯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
有关。
(2)小柯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

(3)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
有关。
四、解答题(每空1分,共5分)
35、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量筒(都能放入一元硬币,量筒A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5ml,量筒B量程为100ml、分度值为1ml).
实验过程:
(1)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选择
测量(选填“量筒A”或“量筒B”);
(2)将量筒放在
的工作台上;
(3)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水;
(4)

(5)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

(6)如果某同学在操作将(3)、(4)两步颠倒,这样测量的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